本报讯 (记者王绍芳)“防癌;抗癌;对放化疗有辅助作用”“治疗肿瘤;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预防老年痴呆;治疗白内障;延年益寿等”……这些都属于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昨天,市市场监管委发布春节期间保健食品消费警示,并公布27类保健食品功能常见虚假宣传表述。 春节即将来临,全市各部门各领域正在全力开展“打、清、整”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谨防上当受骗,市市场监管委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健品是特殊食品 保健食品是经国家批准,能够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蓝色草帽样标志。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是药品,严禁宣传对疾病预防、治疗作用,更不能替代药品使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虚假夸大宣传,更不能停止正常服用药物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二、远离会议销售 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应选择正规商家,确认经营资质,购买时应索取、留存相关票据。要远离不法商家组织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专家报告等会议销售形式。对于中老年人,更不要接听非法保健食品推销的电话,不接受送货上门,遇到此类情况请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系。 三、五个一律不信 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做到:“宣称药到病除”一律不相信,“非法讲座”一律不参加,“免费活动”一律不参与,“权威证明”一律不可信,“专家义诊”一律不轻信。要依自身条件科学理性购买,谨防陷入消费陷阱,上当受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