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19年1月18日 《羿射不中》是出自《苻子》的一则典故,讲的是:一天,夏王指着一块一尺见方、靶心一寸的兽皮箭靶对神箭手后羿说:“请射吧。如射中,赏你万金;如不中,就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到这番话,立即“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慌乱之中,接连两箭全部落空。这时,夏王问旁边的臣子付弥仁:“后羿从来都是百发百中。而今天约了一个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这是为何?” 付弥仁分析道:“这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后羿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失误。人们如能不计较得失,把赏罚置之度外,那谁都能成为神箭手了!”
如同运动场上万众瞩目的运动员,当进入到台上最为关键的三分钟时,“藏器于身”的后羿分了心、走了神、失了手,不仅未能拿到心中惦记的万两黄金,反而连自己已有的千户封邑也要赔光,这令夏王不解,也引人深思。
后羿是神箭手,可他在关键时却接连发挥失常,这充分说明,他的业务素质有,但心理素质尚欠火候;射箭能力有,但应急能力仍需历练。
但这仅是从浅层次来分析的。从某种程度上,后羿的失手具有很强的必然性,因为他并没有从内心摆正能力、业绩与利益的关系。在发挥时,他过分看重名和利,过多惦记得和失,功利心取代了平常心,竞技场成为了名利场,导致其步入心理误区,背负心理包袱,在患得患失中一败涂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应当说,夏王所设定的条件,一正一反,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才的奖惩机制。这种机制是有必要的,它能发挥“指挥棒”的功能,引导个人找准能力增长点、奋斗着力点,加固弱项,巩固强项,从而带动集体效能的提升。
正所谓过犹不及,当后羿对名利的追求超出了一定的度时,这就自然而然地束缚了自身。他不仅没有利用好名利应有的正能量,反而让名利成为了羁绊自身的“名缰利锁”,的确是一部生动的反面教材。那么,作为法官又该如何看待这种名和利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
一是在是非性质上当划清边界。法官是学法者、用法者,当更加知规矩、畏法度、守底线。在名利面前,一定要保持定力,分得清是非曲直,辨得明进退荣辱,非分之利不沾,非法手段不用,争要争得光明磊落,赢要赢得合理合规,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是在价值追求上当提高境界。法官无论处于何种岗位、何种地位,执法办案都是第一要务。就像射箭之于后羿一样,法官当在主业上下足功夫、提升功力、夯实功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届时,即便与名利无缘,同样会赢得尊重。
三是在面对挫折时当永葆初心。后羿在夏王面前的糟糕表现不应成为其射箭生涯的终点,他应当反省、自查、剖析,让失败的节点成为走向成功的新起点。对法官而言,应永葆初心,成功时,要戒骄戒躁,失败时,则当对差距“穷追”,对问题“猛打”,受挫不弃,逆势奋进,用实干书写无悔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