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弥勒市3个村落入列,其中一个就是西二镇三道水村。 今天的探险猎奇系列微信,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游览这个美如画卷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三道水村,村中建筑古香古色,村外层层梯田气势磅礴,村边3个龙潭清泉长流,2个幽深溶洞引人入胜…原生态美景让人惊叹! 三道水村:古村古道古建筑,层层梯田绕村边 三道水村位于弥勒市西二镇北部,属于四道水村委会的自然村。村子的东、西、北三面绿树青山环抱,南面视野开阔,远看蓝天、白云、青山,就像坐在一把椅子中观赏大自然的馈赠。村内林荫石子土路连贯、青石板路和红墙土木瓦房交相呼应,北面则与宜良县水泥公路相连从村子中间通过。 乾隆年间建村,历史文化悠久 清乾隆年间,滇中望族韩氏一族居住在弥阳镇的族人,为躲避战乱向西二镇方向迁徙,最后在三道水村落地定居,从此,三道水村正式落成建村。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村中至今还保留部分古老建筑以及许多传统特色民居。 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年间修建的三道水大寺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传统建筑 村中基本都是传统红墙土木结构式民居,红土墙、青色瓦民居古建筑,形成独特民居形态↓↓ 小编探访了两家保存比较良好的特色民居,带大家欣赏一下。 特色民居一↓↓ 特色民居二↓↓ 吊脚楼↓↓ 阡陌交通 村内大小巷道多为青石板路,让古村落更显古香古色↓↓ 路边清泉流淌↓↓ 鸡犬相闻 村落中,总有一些城里人难得见到的事物,鸡、马、牛、羊等等,这一切连同红墙青瓦一起构成一幅和谐安详的唯美画卷。 鸟鸣柿树巅↓↓ 城里见不到的动物,你都认识吗?来三道水,还可以体验体验骑马、骑骡、骑牛,你想试试吗?↓↓ 村外层层梯田气势磅礴 采风摄影摄像绘画 这个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村落,绝对是采风拍摄绘画的绝佳之地,而且它已是名声在外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找到这里采风拍摄。小编也在村民家中看到其收藏的摄影作品↓↓ 2个溶洞深不可测,3个龙潭四季泉流 三道水村三面青山环抱,在村落左右及后方各有一个龙潭,一年四季清泉长流。天然的山泉水,水质好、流量大,孕育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村名“三道水”也正因此而得。村中也形成了每年祭龙的习俗,“正月祭大龙,二月祭二龙,三月祭三龙”,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除三龙潭外,另两个龙潭均在溶洞之中,排行按出水量,水量最大的为大龙潭,其次为二龙潭。大龙潭、二龙潭所在的两个洞穴特别幽深,据村民说,至今无人探知洞深几何。接下来我们就去探秘这三个龙潭、两个溶洞。 三 龙 潭 三龙潭离村落最近,就在村落左边的密林间 ↓↓ 古树参天,盘根错节 ↓↓ 艳阳山间照,清泉石下流。林间石下、树根下,很多地方都有出水点,清澈的山泉水涓涓而流 ↓↓ 泉水汇流到路边的水沟,流向路下农田 ↓↓ 二 龙 潭 二龙潭位于村后的密林中 ↓↓ 林中山下能看到村民修建的蓄水池,池中有出水点,一根水管将池中泉水引渡到村中 ↓↓ 上面介绍的村中泉水源头就在二龙潭 ↓↓ 继续上山,在半山腰上的石崖下,就能看到二龙潭的溶洞口 ↓↓ 洞口貌似就是一条石缝,里面却是很宽阔洞中有洞,看似洞分成三层 ↓↓ 进洞的“大厅”中,各种溶洞奇观也颇为漂亮 ↓↓ 向下有洞口可一路可洞穿至看得到地下泉水,据村民介绍,向下大约50米左右就能看到泉水流淌 ↓↓ 沿上面洞口进入,可一直深入山腹。村中探索过此洞的村民说,走了两三小时都没走到尽头,村中还未有人探到洞底 ↓↓ 大 龙 潭 大龙潭位于村落的右边,离村稍远。相较二龙潭洞穴的危险,大龙潭洞穴中的路就好走得多,小编跟随村民进洞200余米才折回 ↓↓ 洞口之外山崖险峻,树根藤蔓爬满石壁 ↓↓ 龙潭水量颇大,潺潺水流由洞穴中流出,沿左右两边沟道流向两个村子 ↓↓ 洞穴特别深邃,小编跟随村民,以电筒照明一路深入 ↓↓ 大约深入250米,小编等人被一潭泉水堵住了去路,无法向前,而这里远远不是洞穴的尽头。水潭中,我们还看到了一条鱼儿在游 ↓↓ 村民告诉我们,这个龙潭洞穴路相对好走,村里很多人都喜欢来探索。甚至有人吃了早点就进洞,探到下午天快黑才出洞,这至少也走了十余公里的路了,但即便这样也没探索到大龙潭洞穴的底部 ↓↓ 沿途的溶洞奇景特别漂亮,洞顶之上有大量蝙蝠栖息 ↓↓ 洞中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 这样幽深的天然溶洞,对于爱好探险猎奇的小伙伴来说,绝对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啊! ↓↓ 小编特别提醒 洞穴探险有不可预知的危险,想要探秘大龙潭和二龙潭的洞穴,须找村中熟悉的村民带领。 品尝农家美食 三道水的农家美食也是别有特色,清汤鸡、黄焖鸡、老腊肉、猪脚肉、土鸡蛋……还有各种各种应季果蔬,更有各种美味的腌菜,很多美味是城里人难得享受得到的。 路线及联系方式
想品尝农家美食及寻找探秘向导,可拨打电话联系 联系电话:13529826015(韩) 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为弥勒这个美丽的中国传统村落点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