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基础学中医之五脏篇|脾

 369蓝田书院 2019-01-19

中医认为:脾,属足太阴经,在五行(金木水火土)属土,位居中焦(人体分上、中、下三焦)。其气与长夏相通,其性喜燥而恶湿。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太阴之土,以升清为健;胃为阳明之土,以降浊为顺。脾升而胃降,分工配合,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为全身“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人出生后五脏和全身器官的物质营养,都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不断的补充,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太阴土的生理功能:运化,升清,统血


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脏具有把水谷转化为气血精微的功能。



1

运化谷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食物入胃,经胃初步消化后,再将食糜下输入小肠,中医称之为胃气降浊,胃主受纳的过程。


食糜入小肠后,在小肠进行深度的分解消化,再由脾气升清,把食糜中的精微物质,吸收进入小肠壁的毛细血管之中,成为气血。中医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脾气升清,脾主运化。


进入小肠壁血管之中的水谷精微,变为气血,上输入心和肝,由心输送全身,供给五脏六腑以营养。



2

运化水液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同样,脾气升清,能把饮食中对人体有益的津液,吸收并上输至肺,称为脾主运化水液的过程。


吸收入肺的津液,由肺气宣发肃降,下输入肾和膀胱,经过肾和膀胱的气化,把有用的津液气化上达并吸收,将体内的废液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古人还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说明脾气(包括脾阳)虚弱是水湿痰饮肿满产生的根本原因。



脾主升清

 

脾运化水谷的功能,是以脾气升清为前提和基础的。

 

“清”: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胃肠消化后的水谷精微,由脾气的上升,而被吸收进入小肠壁的血管之中,并上输入心、肺,变化为气血的过程,就是脾气升清的过程。所以说脾气以上升为健,脾主升清。


脾不升清易出现的病症

1、饮食中的精微难以转化为气血,久而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病症

2、水谷精微不被升清吸收,必然停滞于中,变生为痰湿等病理产物,故易出现水湿不化、湿浊困脾等病症。

3、脾气不升清,还易出现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脾气下陷的病症。

关于脾不升清(脾虚)的具体症状请见后续讲解

 

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固摄血液,防止血液从血管中渗透外溢的功能。


如果脾气虚弱,无力固摄血液,就容易出现各种出血的病症,如皮下出血斑点、大便出血、小便出血、阴道出血、鼻腔口腔出血。临床上,凡是由于脾气或脾阳亏虚导致的出血,统称为“脾不统血”。

 

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脾在志为思

 

中医认为:“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为脾之志。如果思虑过度,“思则气结”,必然会影响脾运的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思虑过度之人,常易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等脾胃病症;日久还会因脾不运化而出现气血亏虚证。

 

2、在液为涎

 

“涎”:为口中的唾液。在正常情况下,涎出于脾,而溢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阳不足,则脾不化湿,易致口中涎液分泌过多,而发生口涎自出的现象。故口涎过多,多从脾治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由于全身的肌肉,依赖于脾胃化生的气血来滋养,才能丰满健壮。所以《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因此,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如果脾的运化失常,日久必致气血不足,全身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四肢肌肉萎弱不用。所以《素问·痿论》说“治痿独取阳明”。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粦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由于四肢所需的气血等营养物质,全赖于脾的清阳送达,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脾阳不足,则四肢无阳以温,无气以动,易出现四肢无力,或手足厥冷。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临床上,如果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味异常,多与脾运失常有关。因此说“脾开窍于口”。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口唇的色泽,与脾的阳气是否充盈密切有关。脾阳气充足,则口唇的色泽红润,反之,如脾阳气不足,则口唇发暗。如果脾胃积热,则口唇发红发肿易干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