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于80多年前的上海史梳理工程 05

 舍得斋主 2019-01-19
2019年01月19日   05: 读书周刊/读书    


杨茜

近年来,地方史料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进入一个高潮,尤其是以某一特定城市或区域为范围,广泛汇集相关地方志、文集、笔记、日记以至家谱等资料,形成多辑的大套丛书。这些丛书的出版为充分利用传世文献,以及全面了解、研究区域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上海地区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则以《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的形式得以呈现。

无论是考虑近世以来上海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还是今天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壮丽,上海历史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无须赘言。

据丛刊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张剑光先生介绍,这套丛刊的编辑工作在2010年之前便开始酝酿,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冯勤先生的积极策划,于2010年以“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为名成功申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至此,编纂和整理工作正式启动。

《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计划以元、明、清三朝为重点,挑选三百余种史料文献进行整理、校勘和标点,陆续分辑出版。文献内容所载,覆盖今天的上海市以及所辖各区县,是“大上海”的范围。史料体裁则主要涉及乡土志、笔记、杂记、掌故和诗文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平衡此前只有县志、乡镇志大量整理出版的现状。

由于工作量巨大,此次面世的是《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的第一辑,共上、下两册,包括25种64卷文献。在尊重原书样态的基础上,所收各文献一般重新编定或增补了目录。每一种文献各有具体的整理点校者,并撰有“整理说明”。每一篇“整理说明”中,不仅对文献的版本流传,以及底本、参校本和标点本情况做出了说明,还根据文献的特点,择要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履历、家世背景,以及著作的主要内容、撰写经过、时代环境,并提示文献的史料价值。无论是对于地方历史的爱好者,还是专业的研究者来说,每份精心撰写的“整理说明”,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捕捉文献的核心内容,准确把握文献对自己阅读的意义。

事实上,作为在近代中国有着特殊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的上海,其历史发展很早便吸引了学者们研究探索的目光,相关文献整理工作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1932年,柳亚子先生任馆长的上海通志馆,收集整理了一批上海地方历史文献,形成由上海通社出版的《上海掌故丛书》。丛书原本计划有两辑,但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仅有第一辑的14种共31卷获得正式出版。

这套《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便上承近一个世纪之前的《上海掌故丛书》,第一辑上册包括14种文献,即是以《上海掌故丛书》第一辑所收录的文献为底本,重新加以校勘,更正了原书中一些明显的错误,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上海通社当时所撰写的介绍、考订性跋语,以方便读者对文献有更全面的了解。《上海掌故丛书》现在已十分不易得,利用起来有诸多不便,而这套《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的再次整理,大大方便了读者,提高了文献的利用效率。

丛刊第一辑的下册收录有文献11种33卷。从时间上看,除编撰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的《华亭百咏》,和成书于元末的《静安八咏集》外,其他9种均为明清时代的资料。这9种文献,集中记载了明清松江府社会各个层面的内容,作者均为本地人。他们以本地人的亲见亲闻记当地、当时之事,内容十分广泛,既有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交游、思想情趣、文学唱和、学术脉络,也有百姓的日用习俗、节令风物、寺观信仰、奇闻逸事,更有灾害、物价、赋役、科举等宝贵的社会资料。将这些文献放在一部丛刊中连起来阅读,可以从地方社会的视角勾勒出一幅明清时代松江府的立体生活场景。

其中,《乙酉笔记》《五茸志逸》和《云间第宅志》三部文献,由生活于清初的明遗民写朝代鼎革之际的松江故事。奉贤青村人曾羽王亲历王朝更迭时的社会失序,在《乙酉笔记》中描写了这一特殊时期松江府南部地区混乱动荡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有着相似经历的吴履震在《五茸志逸》中对地方军民、士人的抗清斗争多有记录,其关于名士夏允彝兄弟、徐念祖、李待问、吴嘉胤、孙士美等人的殉难经历记载,可以增补史书记载之缺略。王澐的《云间第宅志》则记述了华亭城中晚明鳞次栉比的官员第宅、园林遭清军战火后的惨淡局面。

明清易代给江南社会和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乡绅、士子被迫面临艰难的人生道路选择。记录此段历史的私人著作数量众多,丛刊所收的上述三部文献,由亲历者专记松江一地的变化,其中大多寄托着作者追索“兴兆亡征”和世态沧桑的兴衰之感。他们的笔下,保留了地处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之腹心的松江府,在巨大时代转换下的社会诸面向,涵括丰富、细节生动,弥足珍贵。

丛刊编者在下册文献的选择上,侧重于上海地区的社会史资料,各文献主题相近,时段连续,区域集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十分便利。由此也可见丛刊编者在整理、编排文献时的用心。虽然在目前的学术研究形势中,有些文献已可以被称作“常见”,但一方面这些主题相对接近的文献散见于不同的丛书中,且大多未被点校整理,另一方面个别文献获取起来依然可能会有诸多的障碍。因此《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的集中整理出版自然有很大的学术贡献。

在校勘的版本选择上,丛刊编者根据每种文献流布情况的不同,综合比较现存刻本、抄本、稿本、刊本,以及民国以来的各种编印本,选择最合适的底本展开对校整理,力求给读者提供一个错误较少、信实可读的繁体字版的文献标点本。

丛刊主编张剑光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历史文献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学养深厚;其团队——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学术力量,由专业的古籍整理人员团队,做专业的古籍整理工作,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上海史文献资料丛刊》这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会做出更多嘉惠学林的优秀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