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重镇 气象灿然

 ljf2623 2019-01-20

银雀山汉简之十三

日前,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山东省隶书委员会暨优秀隶书作品邀请展”在潍坊市美术馆举办,它基本反应出了目前山东隶书的创作和书写状态。

丰厚滋养

书法是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与周围的人文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就隶书而言,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首先是丰富的两汉隶书书刻资源,清末叶昌炽就有“访唐碑当入秦,欲访先秦汉魏诸碑,当游齐鲁”之说。据统计,全国西汉石刻共有12块,山东有8块,其中隶书石刻有3块;东汉碑刻有25块,占全国汉碑十之七八;另有大量汉画像题记。汉碑著名者如《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孔宙碑》《史晨碑》《衡方碑》等。汉代隶书墨迹有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4940多枚。能够亲自近距离观摩汉碑及墨迹,对于理解汉隶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多变的审美风格会有直观的感受。

其次是深厚的学术传统。山东的石刻遗迹巨多,对于研究文字书体嬗变、朝代风俗流迁以及典章礼仪、宗教传播等文化现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自金石学肇兴以来,历代金石学家莫不关注山东金石,特别是赵明诚、黄易、阮元、刘喜海、翁方纲、陈介祺、翟云升等无不倾心于此。《金石录》《山左金石志》《金石苑》《隶篇》及大量碑志拓本题跋等著录资料彪炳史册。上世纪80年代以后,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连续举办了包括“云峰诸山北朝刻石学术讨论会”“中国汉碑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朝摩崖刻经书学讨论会”“山东省书法理论研讨会”“中国山东北朝摩崖刻经考察与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显明特色

在丰厚的书法资源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影响下,当前山东的隶书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

一是正大气象的呈现。山东是儒家文化的中心,讲究“中和”“礼”的规范。所以山东作者大都取法某一种或几种经典汉碑隶书,取其博大沉雄的艺术特质为基调。再加上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作品不狂不怪,肃穆静雅中蕴含浓厚的正大气象。

二是取法上的碑帖交融。自阮元首倡“碑学”始,清代碑学成为显学,视觉上有“古、拙、重、大”的风貌特色。而当今学隶者对汉简帛书及历代法书的墨迹的取法,减少了清人隶书中“做作”的成分,书写感明显增强;作品中不仅有对“金石气”的刻意强调,还有对“书卷气”的主动追求,“碑帖交融”的现象正在发展。

三是心性趣味的流露。当今社会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心理状态呈现多元复合,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刺激着大家的生活感受和需求。反映在书法艺术上,可以看到人们对情调和趣味的欣赏与追求。以往相对边缘化的古代书迹逐渐被人挖掘出来重新演绎,如刑徒砖、造像题记、摩崖石刻,因为有着一些稚拙朴实的基调而被欣赏,也因充满趣味性而大行其道。

四是地域书风的弱化。地域文化往往因为大家共同生活于某地域,作品中普遍呈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和特质的现象,这与师承、学风、艺术见解相同或相似有关。山东美术界前几年提出打造“齐鲁画派”也是基于这种共同文化背景,在书法界,虽然前贤文脉尚存,但大家的师承取法已经多元化,转益多师甚至私淑某家某派成为可能,书法的地域性特质已经弱化,异彩纷呈、百花齐放成为现实。

问道未来

不过,当代展览上出现的若干问题,如对当代名家作品的简单模仿和抄袭,拼接制作成风以及书写内容和形式的单调等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特别是隶书,似乎只能呈现于展览之中。因此,未来山东隶书的发展和提高,应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对某一汉碑或对某一种简牍帛书的深入研究。有清一代隶书大家的出现,成为隶书发展上的又一座高峰。他们的取法用力大都在某一两种汉碑上,如金农“华山片石是吾师”,一生对《华山碑》临摹不辍,晚年变法终成大家。现代人视野开阔,但鲜有对一种经典碑刻下“笨功夫”者。另外,民国以来大量汉简帛书的出土,无疑是对当代学书者的宝贵馈赠,风格迥异的隶书墨迹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取法范围。相对于取法汉碑者来说,对简牍帛书的研究取法还有巨大的空间。

二是对当代生活的介入应该更有作为。古之书者大都可以为文,或史实记录,或感情抒发,或臧否时弊。而今社会变化激烈,资讯发达,世界已成网络化、透明化。书家以书法的形式记录生活,创作作品乃至日常日记书写应该成为常态。隶书书体的古雅规范、庄重大气,非常适合书写重大历史事件。以古代碑刻为借鉴,摆脱以展览为唯一目的,改变仅仅以抄录古诗文为书写内容的尴尬状态,提倡“日常书写”的书法生活化,隶书可以有更大作为。

三是书家更应“学者化”。当代书法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大量的展览影响着书法的发展外,书法专业学科化也已改变了古代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书法学科化有利于技术层面的深入普及,但是对于书法技术背后文化层面的问题探讨还有待厘清。影响人们书法创作思维的问题,包括书法究竟要走向以审美为主要方向的美术化道路,还是要在强调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化书写?在欣赏品评作品时是见字不见人,还是“人书俱老”的书道兼修?是为人而书还是为己而书?这些学术问题的深究将会深刻影响着未来书法的走向。虽然山东的书法基础很好,但在书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面,与北京和江浙等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强调书家“学者化”,书界很早就有讨论和呼吁。自觉继承山东“金石学”传统,加强“字内功”和“字外功”的兼修,未来或会有更高的突破。

2018年9月于潍坊市美术馆

(此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8年12月16日,原为山东省隶书委员会暨优秀隶书作品邀请展序文。谨致谢忱)

本期排版:太平郎

寻绎章句,品味文字。

欢迎加入,乐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