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孩子成绩好只需做到这一点,不信?试一试就知道

 六六花 2019-01-20

文︱秋妈育儿

3到6岁的孩子,自从进入幼儿园生活,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开始学习独立自理。可是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却让父母焦躁不已。

一个5岁男孩坐在餐桌旁,左手拿着机器人,眼睛盯着电视,奶奶在一旁耐心的给他喂饭。大半个小时过去了,一顿饭还是没吃饱。年轻妈妈看不惯孩子这种行为习惯,马上把电视关了,把孩子手里的玩具拿走,结果孩子大发脾气还哇哇的大哭。一个4岁的男孩在幼儿园里动不动就爱推人,动不动就打小伙伴。班上的老师批评且教育过他很多次了。可是,他总是对老师说的话左耳进右耳出,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一个6岁的孩子,自从上一年级后,只要是上课,他就总是坐不住。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敲敲桌子、挠挠脑袋,老师讲的内容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回家后作业完成不了,妈妈总是因为这样的事而手执棍子打他。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自控力。学龄前的孩子,如果父母没有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控力,他们就容易出现像上面那样的孩子的行为。孩子自己控制不了注意力;不能够专心吃饭;不能专心听课;不能够控制对玩具的占有欲;所以。这些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就成了不听话、难以管教的顽皮捣蛋鬼。

肯定有很多父母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样不省心呢?”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人忽略了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

自控力:孩子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掌控能力。自控力主要表现为两种能力――学会放弃和学会忍耐。

比如,当孩子面对着吃饭和看电视,要是父母让选择一项,他就要放弃另外的一种;买玩具的时候,父母让他只能够选择一种,孩子选择了水管玩具就不能够选择雪花片。

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认为,自我控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反映的是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在没有外部力量监督的情况下,个体尊重一定的规则行事,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期望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要培养自控力呢?自控力对孩子又有什么影响?

  • 自控力与孩子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成绩、社会交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龄前的孩子自控力强的话,上小学以后更容易建立与同学之间建立友谊或者和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在学习上会更加自觉主动的学习。

  • 具备自控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学习交往性格上表现较好。

心理学家米歇尔等人通过一项追踪研究,发现4到5岁时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学习成绩、社会交往、性格发展等方面都表现较好,在进入大学前的测试,得分也会比较高。


  • 自控力与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的行为密切相关。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不仅在早期表现出许多问题,还比较容易诱发吸烟、吸毒、酗酒、暴力等问题。

当然,自控力不是天生的,这可以培养而得。作为父母,应主动发展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学龄前就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在亲密陪伴孩子的那几年,用心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那么孩子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父母当然也可以更加的省心。要是父母在孩子学龄前当甩手掌柜,对孩子什么也不管!那么,孩子的一生也就由父母操心到底了。

作为父母,到底愿意操心学龄前这几年?还是需要为孩子操心一辈子?选择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