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株嫩芽破土而出,月球背面首次出现生命,嫦娥四号再夺世界桂冠

 雨印楚天 2019-01-20
  • A+
  • A-
2019-01-19 09:24:34 1941 奇葩日报

刚刚,“嫦娥四号”又向远在38万公里外的地球传回了一条捷报。据最新图像显示,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里,一株嫩芽已经破土而出!

首次在月球表面创造生命的“嫦娥四号”继多项创举后,再次夺取了“世界第一”的桂冠。这次,在“嫦娥四号”的生物试验舱内,第一个顺利发芽的是棉花种子,某种意义上来说,月球表面的第一片绿叶,就是“嫦娥四号”带上去的这株棉花。

目前,这株棉花的嫩芽还将会继续在月球表面生长,在这株棉花顺利出芽后,“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实验舱里,将会出现更多喜人的变化。西方航天界也对此事兴奋不已,未来人类如果要移居月球,在月球上种植生物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而这第一步,是中国人走出来的。

“嫦娥四号”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搭载有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酵母6种生物,这6种随“嫦娥四号”一起登月的生物,是经过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空生物学研究团队经过数百次筛选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幸运儿”。

本次搭载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第一个要求便是“个子小”,登月载荷是真正的“寸土寸金”,生物试验舱体积不大,资源有限,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第二个要求便是“体质好”,月球表面环境极端恶劣,这就要求登月的动植物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的环境。

在封闭的生物试验舱内,这6种生物组成了一个迷你的“生态圈”,这6种生物中的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等植物生产氧气和食物,供所有生物“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果蝇和作为“分解者”的酵母,则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蝇废弃物而生长,酵母又可以作为果蝇的食物。

这个迷你“生态圈”高度自给自足,上述的一连串生物活动,都可以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唯一需要额外携带的,就是18毫升用于供给植物生长的水。

网络上常有调侃称,耕种是我国人民的“种族天赋”,此话的确不假——先前的“天宫二号”空间站里,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而在这次“嫦娥四号”任务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有三种是农业经济作物。中国有句老话:“只有懒人,没有癞地”,现在看来,月球这块地,说不定也“癞”不到哪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