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世纪之交的黔西南州旅游概况(7)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1-20

第三节 旅游经济

一、旅游经济从无到有

黔西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处中国西线旅游的黄金线上,其特点是: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品味高、特色富于个性;景区既有立体美、自然美、原始古朴美,又与天生桥、鲁布格电站、南昆铁路等现代建筑完美结合;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四季旅游;地处贵阳至昆明、昆明至桂林的旅游线中段,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但是由于黔西南长期以来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宣传不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将旅游业定位为继能源、煤炭、冶金、建材、化工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兴义、安龙、兴仁、贞丰等市县依据自身优势和条件,率先舞起了旅游开发的龙头。到1998年,黔西南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当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千万元记录,达到1400万元,间接收入达4000万元。1999年,旅游经济持续攀升,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增幅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

世纪之交,黔西南州旅游业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促进脱贫致富;一手抓产品建设,一手抓市场开发,全州旅游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黔西南州旅游业和旅游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迅猛发展的旅游经济

进入新世纪,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黔西南州旅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快速升温和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重视旅游、关注旅游、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日益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作为云南、贵州两省结合部旅游发展的新亮点,黔西南充满生机活力的旅游业,正在让五百年前刘伯温的预言一步步变为现实。近五年多来,黔西南州旅游业实施精品战略成绩突出,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进展加快,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投资多元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旅游经济效益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各项发展指标几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比上个世纪末的几年增长了近10倍。2005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游客130.5万人次,比2004增长82.9%,其中过夜游客45万人次,国外游客总数4.98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805.45%。全年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比2004年增长115.8%,占全GDP2.9%

黔西南州旅游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迎来了“开门红”2006年春节旅游黄金周,全州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比2005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72%,几乎等于上世纪末期两个年头接待的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5520万元,比2005年春节黄金周增长500%,超过上世纪末期一年旅游收入的总和。五一金周,共有33.49万人次畅游黔西南,全州旅游总收入达6939.3万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206%306%。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的成倍增长,显示了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预计2006全州国内外游客将会达到260万人次,全州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8亿元。

三、黔西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黔西南山水得天独厚、魅力天成、令人瞩目,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线旅游的一颗明珠”,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旅游地区之一。为了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几年,州委、州政府着力培育旅游产业,千方百计加快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现在,全州旅游业的硬件、软件设施已经得到较大改善,可进入条件进一步提升,黔西南旅游名声鹊起、迅速升温。

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产业大州的转变,是州委、州政府既定的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客观要求。黔西南州“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努力把黔西南建成祖国西线旅游明珠和最佳人居环境之一”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特色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州每年客流量达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州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本文原载民族出版社20079月出版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一书,作为该书第十章,原题《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