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如其诗,诗见其人

 水木_WH 2019-01-20

——读王亚平的诗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亚平兄的大作《当代诗词研究》得蒙见赠,拜读后受益匪浅觉得应当谈一谈自己对亚平兄其人其诗的感想。亚平兄曾经同我共同执教于一所高校,一起讨论诗歌、评论时事,可谓相知甚深。就我对亚平兄的了解,可以用“人如其诗,诗见其人”来概括亚平兄的诗词文章。

亚平兄对于诗歌,可以用“执着”和“真情”来概括。有一些事使我对亚平兄的执着诗情有深刻印象。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宿舍烧水,忽然接到他的电话,说他作了一首诗,想交流一下。原想只是不多一会,但一交流起诗歌体会来不由谈兴大发,一直聊了个通宵还意犹未尽,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忽然想起宿舍里还烧着开水,才赶紧回去,结果铝锅底已经完全烧化。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他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当时,亚平兄和我一起成立了一个边风诗社,其实,我只是添列其中,真正的主事者是亚平兄。每次我们诗社成员一起出外采风,亚平兄都要求我们每个人作诗一首,回到他的宿舍后,大家将各自的诗抄好张贴于墙面上,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品评,大家从亚平兄的大作中受益匪浅。亚平兄多才多艺,时常亲自把他的大作谱曲吟唱。除吟诗填词作曲外,他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他的精辟见解和精思卓识对我启迪甚深。当然,亚平兄最擅长的还是诗词。从我认识亚平兄起,他就经常吟诗填词并不断钻研,这种爱好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诗词日见精湛,大作不断见诸报端和在各个诗歌大奖赛上拔得头筹,终于使他成为我国诗坛首屈一指的大家。其实,亚平兄的经历非常丰富,当过农民、大兵、伙夫、戏子、报人、泥瓦匠、帐房先生、教师等,但这些经历并没有让他消磨一个诗人所具有的率真质朴的情感,而是更加丰富了他的诗歌的表现内容。无真情者不可言诗,亚平兄是个有真性情的人,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使我深深地感到,他的人和他的诗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读亚平兄的诗,就好像又看见了他的人;见了他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一句句妙笔生花的诗句来。

诗品见人品。亚平兄的人品和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可以说随手拈来。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忽视民生的贪官污吏的痛恨。正如他在《迷离》一诗中所自谓的“但将热泪与红巾”、“笔底深忧亿万民。”他的《金缕曲,过焦裕禄墓哭焦公》写道:“高风亮节谁能及。叹箕危、犹思兰考,碱滩民宅。”表达了他对焦裕禄甘为人民公仆、一心为兰考百姓着想、在病危时仍然想着如何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改良兰考的碱滩的深深感佩。写到这里,亚平兄笔锋一转,通过将焦裕禄与贪官对比,更显出焦公人格的伟大:“堪恨补天人去后,公仆精神顿失。官道上,狐鸣蝇集。群蚁正谋摧砥柱。”对此,作者疾呼:“愿公魂再显回天力。”诗人为此泪洒墓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性格。诗人对焦裕禄情有独钟,多次赋诗以记之。如在《吊焦裕禄》的诗中写道:“书记而今谁姓焦,争权夺利听喧嚣。泡桐泣露怀公仆,夕照多情漫野蒿。墓侧无人扫落叶,山阿有鬼唱离骚。挑灯草罢相思字,冷月如霜染鬓毛。”在《哭焦裕禄》词中,他写道:“君不见二十年前同学少年为君悲,断肠烟柳对斜晖。君不见二十的后白发苍苍为君哭,山川满目泪沾衣。”焦裕禄的人生对他的影响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也从中汲取了焦裕禄的人格追求。为什么亚平兄对焦裕禄反复吟叹呢?关键在于诗人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真切的体验,对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现象的深恶痛绝,焦裕禄正是作者心目中清廉正直、一心为民的具体象征。试看:“君至兰考出无车,玉米窝头就园蔬。”这不是对时下官僚出门必以车代步、饮食必山珍海味的批判么?再看:“每餐不忘百姓苦,头顶乌纱食无鱼。”“不起犹自念救灾,救灾方略记满纸。病榻无愕为病愁,逢人每问赵垛楼。张庄沙害秦赛碱,日日夜夜挂心头。”这不是对时下官僚们不顾百姓疾苦、甚至坑民害民的批判么?作者发自内心为焦裕禄而哭而痛:“吾今万里招魂至君侧,欲吊遗迹一泫然。公仆英名箕青史,人民公仆永不死。四海翘首望君归,万古荣光无过此!天上人间此情浓,内含至理意无穷。君不见载航水即覆舟水,中外古今处处同!”作者不是为个人而悲吊,而是为民为唱,为时下贪官而斥,体现了作者的高贵情操。“书记而今谁姓焦”、“墓侧无人扫落叶”表明作者对焦裕禄精神不再的无奈与不满。“争权夺利听喧嚣”表明了作者对贪污腐败是多么痛恨,从中体现了亚平兄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性格。作者的这种情感,还见诸于《公仆》、《哭雷锋》等诗作中。在《公仆》中,作者写道:“孔繁森殉职,遗产仅人民币八元六角”,为此,作者赋诗一首:“公仆身亡魂不安,八元六角惹心酸。官仓鼠硕皆肥死,君子气粗因素餐。雪掩泉台万朵白,花开墓侧一枝丹。挽歌草罢吞声哭,冈底斯山生暮寒。”在这里,作者在表达对孔繁森的深切敬意的同时,也同样表明了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憎恶。在《哭雷锋》中,作者将这种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日记曾经万口传,如今更值几文钱。生财全靠鬼推磨,枉法能将手捂天。得势阿谁甘落后,为官哪个肯忧先。君之逝矣君之幸,君若归来定怆然。”

诗情见性情。亚平兄的诗中充满了一位诗人重情重义的品性,他的率真性格非常自然地弥漫在他的诗作中。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诗歌的执着热爱。有两句诗,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的诗情和性情的完美结合:“痴心每得痴心句,愤世时吟愤世情”(《涂鸦》)。“诗言志”,诗歌是诗人性情的表述、心灵的流淌,韩愈说“不平则鸣”,有真情才有激情,有激情才会为世间不平而忿然,有忿然才会发而为诗、鸣而为文。他在《八声甘州白杨》词中写道:“生性刚强倔强,昴首笑风沙。叶叶枝枝挺,不著虚花。谁道边关寒苦,看翩翩我舞,绿叶清嘉。更甜甜欢唱,流韵满天涯。”在《八声甘州沙刺花》中写道:“看边关大漠,万丛沙枣,骨傲枝豪。冷对风刀霜剑,叶碎志不凋。”作者以白杨树、沙枣花自喻,表明了刚强不折、绝不趋炎附势的品格。他为诗而乐,为诗而痴,为诗而狂,虽然边疆生活条件艰苦,但在他的眼里,都化做了诗意诗表,使得他以苦为乐,悠然于诗的世界之中。但这种悠然,绝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真情,为情而动、为不平而愤起;两者的结合,共同将亚平兄推向了诗歌的巅峰。《题画竹》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甘于淡泊、执着于诗词画、自得其乐的人品性情:“懒与群芳争悄妍。悠然摇曵曲溪边。丹青妙笔传生气,一纸春梢绿满天。”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孤高清雅的性格追求,还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诗词书画的自信。在《夏夜苦读闻风雨大作》中,写出了他对诗词通宵达旦勤奋钻研的情景,也写出了他触景生情、以苦为乐、闻风雨而发诗情的豪情。据我的了解,这种情景对于亚平兄是很平常的。在这首诗中他写道“夜深苦读一灯明,帘外忽传风雨声。顿觉诗情似潮涌,精神抖擞过三更。”本来苦读一晚昏倦欲睡,但忽然间风雨大作,不由得诗情顿发,重新精神振奋,沉浸在诗情中不知不觉一夜未眠;这首诗生动地写出了亚平兄作为一位诗人的诗情诗意诗品。像这种以诗明志、好诗成僻的诗句,可以说在他的诗作中俯拾皆是。他在《五十初度》、《狂来》、《涂鸦》、《不惑》等诗中自谓“时将健笔扫千军”、“清寒未悔作书痴”、“门无车马袖风清,偏嗜逢人说笔耕。流韵抑扬萦塞草,涂鸦浓淡写江声。”、“断句吟成形影瘦,残编读罢壁灯寒”,以诗明志,表明了了甘于淡泊、与诗为伍的诗情画意。他“荒江高卧钓流云”(《五十初度》)、“踏冰呼酒赋豪情”(《天山吟草》)、“长对俗流以白眼”、“斗室清狂尘世远,挑灯说剑养风神”(《迷离》),躲进小楼成一统,冷对他人讥讽,从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一颗诗人率真的心,始终坚守诗歌的神圣殿堂,这在时下商潮泛滥、流俗横行的环境中愈发显得难以可贵。说他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完全恰当的。其实亚平兄是很热心社会活动的,他曾组织过边风诗社,指导了奎屯、石河子诗词学会的发展,对兵团诗词的发展繁荣功不可没。他为奎屯诗词学会成立而歌唱:“久慕升天诗意浓,吟旌又见出云中。何当走马喜游去,听取群英唱大风。”(《奎屯诗词学会成立喜赋》);他为阿克苏诗词学会成立发展而祝愿:“好雨催春绿染枝,兴来落笔即生辉。诗涛一夜卷龟兹。塞北云飞争试马,南疆鼓震看扬旗。仰天长啸吐虹霓。”(《浣溪沙·阿克苏诗词学会成立喜赋》)、“言志缘情两不疑,风骚齐放最高枝。龟兹故地春常绿,万里豪吟系我思。”(《阿克苏诗词学会五周年诞辰赋此以寄》);他鼓励石河子师范学校的弟子们:“采得清香香如蜜,盼文坛他日添新秀。”寄语他们:“千里之行凭足健,看龙驹驽马争驰骤。锲不债,金石镂。”(《金缕曲惜别石河子师范学校85级中师班诸弟子》),这是他将自己执着于诗歌探索的心得传授给他的学生们,充分体现了他自己对诗歌的态度和情感。

亚平兄的诗词,我一直注意收集,这既因为我与亚平兄有同事之谊,更因为我们都是性情中人。每次读他的新作,他的豪气、激情文采,跃然纸上,就像同亚平兄仍然在一起共事,就像我们仍然在面对面交谈,这种感觉越到后来越明显、越强烈,我想,这就是亚平兄作为一个成就卓然的诗词大家所独有的风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