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把酒言欢。 金庸,再见。 金庸,你好。 1 每一个少年的梦想,基本都是从金庸开始的。 在青春热血的岁月, 总希望一袭青衫,背负三尺长剑行走江湖, 结交三五豪杰, 痛饮着女儿红行侠仗义。 待到除尽世间不平事, 就骑着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 携手英姿飒爽的女侠, 在青山绿水旁, 结一个草庐, 从此再没有世间的烦恼。 任你王权富贵, 任你千古留名, 我自乐得逍遥无忧愁。 我们怀着这样的梦想慢慢长大, 来到了成人的世界。 我们以为从此会远离武侠, 远离那些幼稚的江湖和兄弟。 可直到闯荡世界多年,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发现, 那片江湖是我们心底最渴望的圣土, 仗义的兄弟, 唯美的爱情, 逍遥的人生。 金庸的江湖早已烙印在我们的心头, 再也拿不走了。 我们在最美的青春岁月向往着江湖, 在撞的头破血流之后, 依然向往着金庸给我们的那个世界。 金庸还是金庸, 世界还是世界, 只不过是我们给自己保留了一份憧憬, 那个纯真的年代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2 90年代,我还在上小学。 每天中午电视里都会播放《天龙八部》, 吃完午饭就坐到沙发上等着看。 为此不知道被爹娘骂过多少次, 可那又怎么样, 为了看萧峰、段誉我心甘情愿。 下午上课的时候, 才发现有半个班的男生都迟到了, 原来他们都在家里看《天龙八部》。 就算在课间打闹, 也是“吃我一招亢龙有悔”、“看我的天山折梅手”, 可惜我打架真的不太在行, 一不留神就被人打翻在地上, 翻身起来拍拍身上的土, 还能说一句“我温某大好男儿......” 还有一部《神雕侠侣》,是李若彤和古天乐演的。 那年头, 如果谁没有一件画着“大雕”的衣服, 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也是因为这部《神雕侠侣》, 我第一次产生“恨”这种情绪: 尹志平对小龙女....... 去他大爷的。 说来惭愧,我没读完金庸的小说。 唯一完整读过的是《侠客行》, 也正是这部小说, 我第一次知道了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 他也跟我一样,梦想着做一名侠客。 甚至小说的名字, 都来自李白的诗名“侠客行。” 小说的最后, 石破天来到最后的通关地, 看着墙壁上的蝌蚪文,感觉浑身发热, 从此成为天下第一高手。 那时我的身体也在发热, 为石破天、为江湖、为豪情的世界。 正好床头放着一瓶杏花村酒, 拿起来猛灌了两口, 才算一抒胸中块垒。 身边唯一看过金庸全集的,是大学舍友。 那个山东的家伙, 在手机上下载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每天没日没夜的看, 大概看了半年才看完。 那时候, 就算其他人没有精力去看原著, 也十分乐意听他讲江湖里发生的那些故事。 这就是金庸, 这就是江湖。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江湖梦, 我们不能投身那个世界, 但金庸把这些情感用小说写出来, 写成故事讲给我们听。 平生能识金庸,幸甚。 3 金庸封笔至今46年,已历半个世纪。 可即便他早已金盆洗手, 江湖中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 我们把人生中最重要的竞争, 叫做“华山论剑。” 我们把朋友间最重要的聚会, 叫做“武林大会。” 我们把平生最牛逼的能力, 叫做“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 我们把最牛的人, 叫做“扫地僧。” 甚至心中最完美的男子和仙女, 都幻想成王语嫣、小龙女、郭靖、张无忌...... 就连江湖最大的门派阿里巴巴, 都流传着一套花名, 掌门人马云就叫“风清扬。”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 岂是一句虚言。 如果说一个人的思想也分朝野的话, 那么“核心价值观”将横扫千军, 而金庸的“侠之大者”则一统江湖。 4 曾经追随金庸的人,现在都到了“失去”的年纪。 磕头拜把子的兄弟早已陌路, 暗恋过的女神也不是当年的模样, 发誓追逐的梦想也让给了生活。 崇拜的人和事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 换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 当新的潮流席卷过身体时, 唯一能留下来的是自己的回忆和冲动。 94岁的金庸走了,去了他亲手构建的江湖, 留给我们的却是温暖的火光。 那里有我们的懵懂和纯真, 也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斗志, 还藏着我们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这团温暖的火光, 就是我们回家的路。 金庸在特殊的年代用特殊的方式 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是我们和金庸的缘分。 如今缘分已尽, 只好含泪挥手告别,说一声:“再见。” 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把酒言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