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周病认定医”告诉你“洗牙”背后的学问

 晓露彤霞 2019-01-21

在过去的2018年里玄米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取得了“日本临床牙周病学会认定医”的资格。这是一个授予在牙周病治疗方面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的医生的资格,需要提供诸多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临床治疗症例,并通过专业知识考核才可以取得。在玄米参加的9月份的那次考核中,全日本只有4名医生通过了资料提出审核,最后只有两名医生获取了认定医的资格,玄米很荣幸成为其中之一。

在日本,“认定医”资格在所有医疗资格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到1%


“十年磨一剑”,用在“牙周炎认定医”身上并不夸大,这是因为牙周病本身就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相关性,要彻底治疗好它几乎就和改造一个人一样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它的危害又是如此之大,大到令很多患者不仅因为失去牙齿而无法正常咀嚼,还会引发或者加重糖尿病,动脉硬化,认知症(痴呆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全身性疾病。可以说牙周病是一种令人未老先衰的疾病,它像一副慢性毒药不知不觉中摧毁人的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大多数人在意识到需要治疗时已经为时已晚,特别是失去的牙槽骨再也无法长回来。而造成绝大多数人牙齿缺失的第一原因就是牙周病,而非龋齿。



然而,牙周病又是一种完全可以做到预防的疾病。从这一期起,玄米将作为一名专业牙周病医生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阅读理解,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1.牙石是什么

很多人都洗过牙,都知道洗牙的目的主要就是去掉牙石,那么什么是牙石?牙石又是怎样结成的呢?为什么一定要去掉它?大多数人其实都并不太了解。


很多人以为这样清洁一下就是完成“洗牙”了......


简单的说,牙石就是附着在牙齿上的牙垢(牙菌斑)被钙化以后的东西。我们平时在口腔里看到的有些发黄色的镶嵌在牙缝和牙龈上面的像石块样硬硬的附着物,叫做“牙龈上牙石”,大多数人去洗牙以为就去掉那些发黄的硬块就可以了,其实那只是去掉了牙龈上牙石,却不知道牙龈下还有牙石,而藏在牙龈下的牙石其实比牙龈上的牙石危害要大得多。这是由于引起牙周炎的细菌是厌氧菌,只有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它才会生存繁殖,并且对牙槽骨起到吸收破坏作用,它一般是附着在牙龈下的牙根部表面的,我们用肉眼是直接观察不到的。所以如果你洗牙只洗看得到的牙石,却完全不顾牙龈下的牙石的话,那么引起牙周炎的真正的元凶就得不到控制,无法达到通过洁牙来防病治病的目的。


蓝色箭头指向的部分隐约可见牙龈下的黑褐色牙石


最近,玄米在接受国内网上的患者咨询时,就遇到了好多位患者说刚刚洗过牙,怎么还是有口臭,牙龈还会发炎肿胀?其原因就在于只是清洁了牙龈上的牙石,牙龈下的牙石却被搁置未去除。

在这里,也呼吁牙医同仁们,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告诉患者牙石不仅仅包括“牙龈上牙石”,还包括性质更恶劣的“牙龈下牙石”,说服患者彻底清除这些附着有细菌的污染物,牙周组织才能够摆脱炎症,真正恢复健康。


2.牙龈上的牙石

牙龈上的牙石之所以是黄白色或者灰白色,就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来自于唾液分泌出的钙离子,其好发部位在唾液腺的开口处,比如下前牙内侧,形成速度比较快,对于牙齿的附着力也比较弱,虽然无法用牙刷刷掉,但是只要到医院去医生用去牙石的尖锐工具比较容易就能去除掉这些牙石。

因为舌下的唾液腺很丰富,所以前牙内侧是牙龈上牙石最容易聚集的地方


牙龈上的牙石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病菌的感染力,但是由于其表面粗糙,很容易令牙菌斑附着,所以有必要做定期的清除。

牙石本身主要是由磷酸钙的结晶体构成的


即使是认真刷牙的人,一般经过三个月也会多少有牙龈上牙石形成。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口腔健康的人在3~6个月清洁一次牙龈上的牙石为好,这也是防止牙龈下牙石形成的最有效的手段。


3.牙龈下的牙石

牙龈下的牙石是黑褐色的,这是由于其组成成分来自于牙周小袋内以及被细菌感染的牙周组织的渗出液,而血液里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使得牙石呈现出黑褐色。其形成速度比起牙龈上牙石来要慢很多,但是这种牙石的致密度却很高,也就是说非常坚硬,很难轻易去除掉

这是由于牙周炎恶化而自行脱落的牙齿,可以看到红线下牙根部附着有大量牙石


牙龈下的牙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牙龈附近的牙菌斑没有及时被去除时,一部分与唾液中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牙龈上的牙石,另一部分则沉积渗入牙周小袋,即牙齿与牙龈的缝隙,在健康状态时这个缝隙叫做“牙龈沟”,只有2~3mm深,而当牙周炎的细菌侵入时就会逐渐成为越来越深的小袋,一般都在4mm以上,这时候再怎样认真地用牙刷刷都是刷不下去的,也就是说牙周小袋成为了细菌繁殖的温床与死角,发炎肿胀的牙龈再加上相应被细菌吸收破坏的骨头下降,造成了牙周小袋的加深,这种感染在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排脓现象。所以牙龈下的牙石其实就是细菌聚集体的代名词,只有将其去除,才能改善牙龈的炎症,也才能防止牙周炎的恶化。


4.牙龈下牙石的正确去除方法


牙龈上是否附着有牙石是可以一目了然的,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是否有牙龈下牙石呢?

这个当然需要医生来判断了。

在日本,如果一位患者来到医院说想“洗牙”,那么医生或者齿科卫生士会首先给患者做一个牙周组织的检查,测量一下牙周小袋的深度,测量结果大于3~4mm以上的情况时,就证明牙龈是有炎症的。在这个测量检查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医生或者齿科卫生士就会通过手指的感觉判断出牙龈下是否有牙石,甚至知道其大概的沉积量是多是少。


使用专用测量牙周小袋深度的探针进行牙龈组织的检查


牙周组织检查结果一例:数字代表牙周小袋的深度(健康状态为3mm以下),红色代表出血部位


此外,拍摄X光全景片,看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也是判断是否有牙周炎,以及牙周炎的发展程度的必要检查手段。当发现有重度牙周炎时,还需要拍摄X光局部小片来确认每一颗牙齿的周围颚骨吸收状态。所以要想彻底治疗好牙周炎,作为患者你要充分理解并配合医生关于检查和治疗的建议。

X光片显示的牙龈下牙石以及牙槽骨缺损状况


去除牙龈上的牙石,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有过经历,那么牙龈下的牙石呢?由于一般牙龈下积存有牙石时,牙龈也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我们多采取先往牙龈上或者牙周小袋中局部注射麻药以后再使用专用的工具来去除牙石,这样才能免去患者的疼痛,术者也才能做到放心地为患者彻底清洁牙周小袋内部。这种治疗在日本被简称为“SRP&P-Cure”,翻译成汉语就是“去除牙石&根面以及牙周小袋骚爬术”,其内容不仅包括去除牙龈下牙石,还会去除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粗糙细菌代谢物和感染的根面组织,使根面光滑,防止细菌再度附着,并且会刮除牙龈内壁上被感染的部分软组织。对应于国内的治疗内容应该是“牙周刮治术”。

手动工具和超生波工具并用,清除牙龈下牙石并刮治感染组织


做过牙周刮治以后,再配合认真刷牙,中轻度的牙周炎就有可能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如果牙周炎已经发展至重度的话,很有可能会需要下一个治疗步骤——牙周外科手术。关于牙周外科的治疗,这里割爱,以后会再科普给大家。


5.“洗牙”前后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不就是洗个牙,怎么搞得这么复杂!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洗牙对牙周炎治疗和预防有多么重要。绝大多数不得不拔掉牙齿,忍受痛苦还要花钱去种牙去镶牙的人,如果早一点去定期洗牙洁牙,就不会让牙周炎恶化到失去牙槽骨进而失去牙齿的不可挽回的悲惨地步。

洗牙既是对牙周病的预防措施也是治疗牙周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总结几项洗牙前后的注意事项:

1) 洗牙前要先做必要的检查确认是否有牙龈下牙石,有无牙周炎,以及牙周炎的发展程度;

2) 如果做“牙周刮治”的话,要做好接受注射局部麻醉药的心理准备,这是为了彻底并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治疗的最佳手段;

3) 根据牙龈下牙石附着的部位和程度,有可能治疗分数次进行,请坚持到底,避免半途而废;如果中途中断,三个月以上重新开始时一般要从最初的检查做起,很浪费时间和金钱;而受挫的心理效应也不利于慢性牙周炎的一贯性治疗;

4) 做过洗牙治疗后,一定要更认真地坚持餐后睡前刷牙,这样才能令洗牙时呈半开放的牙周小袋逐渐收缩紧致恢复健康状态,否则吃喝过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还会迅速沉积到牙周小袋内部令炎症复发;

5) 一般不需要“牙周刮治”的人最多隔6个月就需要再次洗牙,而接受过“牙周刮治”的人要根据治疗的效果,或者继续接受下一步的治疗,或者隔3个月再去复诊做洗牙清洁常规处置,以保持巩固良好的牙周组织状态。

后序

在每天的临床诊疗中,玄米的主要诊疗对象是当地的日本患者,但是随着来日本旅游,体检和接受各种医疗服务的国内人群的增加,玄米也有幸接触到不少从中国来的患者,有的甚至是专程来治疗牙周炎的患者。一般专程来接受治疗的患者都会得到非常好的愈后效果,并不是玄米的技术在个别患者身上发挥超长,而是这些抱着明确目的远道而来的患者非常的配合,他们的积极合作态度和有毅力的不懈努力成就了每一次治疗的细微到每一颗牙齿甚至每一个部位的护理效果。而玄米除了努力发挥专业水平之外,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与患者沟通,进行患者教育,让他们充分理解治疗的意义和自己该如何配合治疗。这需要医患之间有充分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却是无法绕行省略的步骤。

 在这里,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医生同行也能够在为患者“洗牙”这个看似最简单的操作之前,给患者以充分的科普和说明,唤起他们对口腔保健的认识和重视,做到积极主动地去爱护管理好自己的口腔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