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天高又是秋,九仙沟壑景色幽。 秋风阵起送凉爽,一柱擎天清水流。 松劲翠,鸟啁啾,白云闲逛碧天游。 奇石林立骄阳下,返后难堵思念稠。 赏过了山中春花娇艳,漫过了夏的绚丽烂漫,秋风秋雨刚过,秋便不愠不火,不娇不媚地来到了。 ![]() 已经好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周六上午朋友们一行十多人驱车自县城出发,到户部上沟村前,经村前仙泉山庄站牌边的步行小道,沿小河边直往仙泉而去。今年的雨水大,小河两边被水冲洗得非常洁净,踏着被水流冲洗过万千次的鹅卵石,边走边看在清水里恣意游动的大白鹅,人走过来。它们慌乱地“曲颈向天歌”,就连那些小鹅也跟在后面不停地歌着,真是一道乡间气息浓郁的风景线。 离开河边沿一崎岖盘山小路前行,路两边野草漫过了膝盖,有些甚至齐脖颈了。奇花异草虽然不是很多,但那些正在盛开的蓝色喇叭花却肆无忌惮地爬上了稍细点的樱桃树树梢,有的漫过路边,惹人自内心里喜欢。 经过仙泉,附近村里住的人正在取水,听说这仙泉的水不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而且烧过的水的水壶从来不留下水垢。也许这就是仙泉名子的由来,实际上仙泉是一股地下涌动的泉水,实属于软水而已。 ![]() 在起伏蜿蜒的低矮山丘上走了约十多分钟,感觉天空一下子缩小了好多,原来我们进入一谷内。抬头仰望,太阳明晃晃地照射过来,使得我们不得不戴上随身带的遮阳帽。越往里走,湛蓝的天空被两边的山坡挟得成条形了,搭起手来给眼睛当个临时眼罩,但见一排排的杨树挺拔耸立,貌似与两岸的山峰同高。除一位朋友来过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边走边聊着新鲜感与好奇感。 又走了约十多分钟,远远望见一高约30米的巨型光石立在眼前,旁边还有两棵粗大的栗树陪伴。同行的人什么没有多想,疾步走到那巨大的“石柱”面前。禁不住高声惊叹这神奇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神工鬼斧造就了这巨型的天然石柱,巍然屹立,直擎蓝天。近前时才发现近乎三角形的蓝天在上,清凌凌的一湾碧水映蓝天,“石柱”原来是峭壁横插谷里,把原来不宽的峡谷分成两处。水湾边巨大的岩石细腻光滑,水质清澈,一尘不染。“石柱”的右侧有一宽约半米宽的峡道,峡道到底通往何处不得而知。 我们从石柱的左侧沿一台阶型的巨石攀沿而上,到了一比较开阔的地方,心情格外开朗。沿途所路过的光石被水冲冼得如打磨的大理石一样光滑,在道上格外小心翼翼。不远处只听见流水潺潺,朋友们乘着兴致,直奔流水声而去。 近观这流水,是从高约2米的岩石上流淌下来,下面则是一形如椭圆状的清水池,阳光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在池边掬水戏玩。 清水池的上面是一凹凸不平的约70度角的巨大岩石,这岩石也是穿谷的唯一通道,前来的朋友们几乎全是手脚腰联动,再加上相互照顾,配合默契才顺利地把当天行程中最难走的一段路通过。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真诚关爱的这种高尚情操,才具有征服大自然的气魄,并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无限风光。 ![]() 踏着光滑的奇形怪状的谷底石继续前往。抬头望两岸,奇石耸立,劲松苍翠,枝枝叶叶,迎风摇曳。又一流水声不绝于耳,此时的流水声是从一三块巨石形成的天然石洞内传出的,穿过石洞,经过一约1.5平方米的斜面洞口,所有人员来到一块大约成15度角面的平滑光石上,或坐或卧或站或依,整个的石面近30平方米,基本成圆形,两侧则是高约40米的悬崖峭壁。同行的人形象地比喻它为龙床,今天算是过了当“皇上”的隐,在龙床上休息纳凉,这块石头好像天生就是为游人小憩准备的,坐在这石头上太过于惬意,都不想离开,拿出随身行囊中的水果及饮品边吃,边喝,边聊天。 忽然,山涧的天空出现绝美的画面,白絮飘蓝天,自山头上悠然而来,大家惊呼感叹,纷纷拍照留念。我抬头望去,白云变幻着姿势、无拘无束游逛着,自由自在地由北往南飘去。这种洁白,光亮如棉絮般的白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了,今天有缘分再次看到,思绪向远,那种妙不可言的超脱心韵也飞上了这天高云淡。真可谓是:白云飘蓝天,悠闲挂天边;举手摘云朵,长呼感雅然。 自来到这谷中,大家说说笑笑不断,尤其是第一次来更觉新鲜愕然。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石缝间的草木与藤蔓,仅靠一点儿贫瘠沙土,栉风沐雨却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游人能不为它们的精神所折服吗? ![]() 休息了一段时间,继续在谷底穿行,步步升高,直到一开阔地处,谷的两边变成了山坡,坡上依旧奇石突兀,草木茂盛,品种多的算是松树了,这时天空中的白云比刚看到时要多了些也厚了些,一条条,一团团,洁白与蓝天相伴,青松与奇石并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描绘出此次游时独特的风景,朋友们禁不住放开嗓门高声呐喊,给空旷与寂静的山野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左拐爬上山坡,行程中遇到近30人从临沂来的游客,从走的路线看他们正好与我们相反,彼此之间相互得意交流一番,友好握手,告别。 沿一很窄的山道穿松林,越纵横草木,到了山脊。秋风送了阵阵清凉,空气澄澈无比,顿感豁然开朗,心情无比舒畅。“青悠悠的那个岭,绿油油的那个山...”有人高声唱了起来,洪亮的歌声在空旷山野里回荡,大有荡气回肠,响彻云霄之气势,这是在喧嚣的都市里永远也找不到的感觉。 过一小平冈,一行人到了五莲境内稍有名气的“石林”处,视野内全是奇石伴松树,那些天然而成的怪石,或横向或竖立或并排或相倚,都是典型的北方花岗岩,经过亿万年的风侵雨蚀,没有半点棱角,浑圆天成。有的似蘑菇、有的如馒头、有的象老人、有的形如宝塔、有的“石浪飞空”、有的……枚不胜举,我就不一一赘述了,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你亲眼目睹了才知道这里也有天然而成“石林”,其奇、其美、其秀、其多、其突兀、其峥嵘,甚至超过了国内某些风景名胜区。 ![]()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伴着阵阵秋风找了个天然的“石屋”就地野餐。吃过饭后,大家相继来到一U字型成10度角坡度、面积100平方左右的天然的巨石板上,石板上有太阳的余热,温乎乎,干脆席石而卧,来了个纯天然的日光浴。人躺在石板上面向辽阔蓝天,白云比原来更多更厚。我眼睛游离在天空之上,最后只盯住一团白云,起初似一团白白的棉花,过一会如小白羊,由远而近;又过了一会似战马腾空而起;再过一会儿又如飞龙翻转。 ![]() 正陶醉着,有一队人员靠近我们,他们的说话声扰乱了正在赏景的我们,一行近40人,男女老少,小的不过十三五岁,老的60开外,与他们搭讪,得知来自东营,中午1时已过,他们还没有吃饭,领队的人说等下山后专找找五莲的特色食品品尝。与他们交流,他们悠然自得,精神亢奋,相比东营那空旷的平原,他们那里哪会有如此江山如画的美景呢!都市人物质生活富裕了,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回归自然,往返1000多里之遥,大有万水千山美在五莲之感叹! ![]() 目送他们离开这光石,我们也准备起程归返。沿路无不赞叹今天的美景,不虚此行,在这明媚如醉的初秋,九仙北麓象鼻谷内藏金纳秀。边走边想,对面的马耳山高高耸立,仿佛看见当年苏轼拈须凝神翘首吟咏“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 是啊,今天我们同行的何不是超然!感谢天地造物主恩赐,给五莲这么多胜景,祝愿五莲的旅游业红红火火,蓬勃发展,开辟绚丽美好的明天。(2810字) 写于2016.8.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