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首批留学生:留美幼童的喜与悲

 读书作乐 2019-01-21

近年来,国人愈加发觉国外顶尖教育资源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出国留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但是在留学圈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历史上的首批留学先驱只是一群10-16岁的孩子们。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国内首批留学先驱——留学幼童的故事。

1872年-1875年,由晚清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清政府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挽救垂死的清王朝。

作为将被派遣到西方世界的洋务运动执行者之一,这批留学先驱者在出洋时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由此他们也有了一个共同称号——留美幼童。

按照计划,首期留美幼童名额为120名。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预计留学时间15年,留学经费一律由清廷承担。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坐船赴美,开始留学生涯。

这群在大轮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在那时也许不曾想到,他们稚嫩的肩上担负着为祖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重要使命。

当幼童们怀着悲凉、寂寞又兴奋、激动的心情抵达达东部城市哈特波特后,一系列的磨难迎面而来。

语言不通,当面临前来接待的美国家庭,他们仅能听懂school。除了语言问题,中美的文化差异也相当之大,当友善的美国太太因爱怜亲吻他们脸颊的时候,他们的眼里只有羞愧和愤怒。

但年幼的他们如竹林中的幼笋,一场文明的春雨,便他们以惊世的速度成长。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跨过了语言障碍,并成为了各学校的尖子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

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不仅如此,美国各大运动赛场上,脱去长跑麻瓜的他们表现依然十分夺目。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组织的耶鲁大学划船队,曾多次在比赛中击败了哈佛大学队。詹天佑等人组织的棒球队,在不少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一次途经旧金山时,幼童组建的棒球队应邀和美国屋克兰棒球队比赛,比赛结果:幼童队获胜。要知道棒球乃是美国国球,而中国人居然获胜,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留美幼童在美国的几年时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小孩子思想简单,非常容易“洋化”。这是清政府内部分人的想法。

清政府中的一批人倡导办洋务,本身是希望在保持封建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挽救垂死的清王朝,其思想精髓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派遣幼童赴美,是希望假外国人之手,培养出一批掌握西方科技知识,但骨子里满脑袋封建纲常礼教的卫道士。

而幼童留美的结果却与这一初衷大相径庭,留美幼童的“洋化”让清政府不能容忍。

1876年,清廷派吴子登出任留美幼童监督。他一到任,就将幼童们召来,严加训斥,并下令开除了两名信基督教者,引起许多学生的不满。

此外,吴子登还加重幼童们的中文课程,突出进行封建道德和礼仪教育,使幼童们非常反感,对吴子登的话就是不听,只听从容闳一个人的号令。

恼羞成怒的吴子登频频向清廷写奏折,还给李鸿章写信,讲留美幼童如何“洋化”,讲容闳如何放纵幼童,如何目空一切等等。

只凭一腔热血报国却对中国政治一无所知的容闳根本没有在意吴子登的这些行动,也不进行反驳。

这导致清廷上下对吴子登的一面之词信以为真,连曾纪泽(时任驻英、法公使,曾国藩之子)这样开明的官员都认为留美幼童难以成才。

1881年,吴子登请求清廷将幼童们全部撤回,迅速获得了清政府的批准。

在首批留美幼童踏上美利坚大地九周年之际,一道旨令从北京通过越洋电报送达位于美国的留美事务局: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其理由是:“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

对这种语焉不详的说法,当时《纽约时报》一篇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他们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可当时清朝之迂腐固执,并非这些学生可以抵挡。这些幼童中,仅有两人大学毕业,一个是詹天佑,一个是欧阳庚。后来,他们一个成为至到如今仍家喻户晓的工程巨匠,一个则毕生献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

1881年9月6日,对留美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阴云密布,极为伤心的日子。

他们被迫中断学业,悉数被“遣送回国”。这一百多名留学人员经过八九年的美国生活学习,已经融入到这个自由的国度。

遣送回国的指令让他们黯然神伤,眼前一片迷茫。由于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都在美国民众家生活,也结下一定的情谊,大棒强加下的分离更加渲染了一份悲情。

但是在回国后,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依旧把从美国学习而来知识转化成了力量,成为了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除了詹天佑的事迹为人熟知外,120名大清幼童赴美留学的故事,却风流云散、湮没无闻了。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

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又忧伤。

这一次前无古人的公派留学计划,虽然十年夭折,却给世界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优秀!

他们(世界)否认清朝政府,但对于这些孩子取得的成绩,却只有赞叹,致敬这些伟大的留学先驱者:远在异乡的你们,也能光彩照人!

更多留学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留学纪官网”

留学纪,重构全球留学生态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