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素质培养“三五秘笈”(07)

 木香草堂 2019-01-21

白底单色博客边框习作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原创】 儿童素质培养“三五秘笈”(07

             

特别关注孩子的“悟性”问题

    学龄前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前三个要点是“三个着力培养”,前面已经讲过;后五个要点是“五个特别关注”,即应特别关注孩子的悟性、思路、态度、习惯和性格等。这“五个特别关注”的组合,选择的是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且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的几个基本方面。这种组合表面上看来好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其他某些方面看上去甚至比这还更重要——这正是许多人对此不很重视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组合呢?其中的奥妙我们放在后面慢慢细说。

  在研究这“五个特别关注”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我所归纳的“万用启动三环节”,在这里应该先作一点介绍。所谓“万用启动三环节”,是指“启发孩子认识重要‘事项'、使之为其不懈努力”的一个诀窍,包括“感知存在”、“认识重要”和“激发努力”三个环节。因为它在对人的启发诱导中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我在其前面加了“万用”两个字。由于这个命题的全部内涵,在后面我们对“五个特别关注”的探讨中将得到全面展开,所以这里无需“空洞”介绍。

  现在我们来谈第一个“特别关注”:“悟性”问题。

  按照“万用启动三环节”,我们在关注孩子的“悟性”问题、启发孩子为提高“悟性”而努力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让孩子感知“悟性”的存在;2、使孩子认识“悟性”的重要;3、激发孩子为提高“悟性”而努力的劲头。

“悟性”是什么?

  前不久在青岛新闻网上,读到一位母亲所写的真实故事:

  女儿的生日和我是同一天。今年我们一起过生日的时候,女儿忽然问我: “ 妈妈,您那么大,怎么会是和我一天出生的呢? ”

  我向她解释道: “ 妈妈虽然和你是同一天出生的,但妈妈却比你提前了好多年,知道吗? ” 女儿想了想,似有所悟地说: “ 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

  我正在为能让四岁的女儿这么快就明白了一个这么难懂的问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女儿忽然又问我说: “妈妈,如果是我先出生的,那您是不是就是我女儿了?”

  从上述情境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很乐于思考。尽管她的想法难免天真幼稚,但悟性还是很强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小的娃娃懂得什么悟性?确实,当时孩子肯定不懂得什么是悟性,但是这不等于他没有悟性。事实上,从孩子开始有思维活动的时候起,悟性也就萌芽了。比如,有这样的情况:在孩子还不会爬的时候,他趴在毯子上,看着前边不远处的玩具很着急,急得脚蹬手刨,嘴里哇哇直叫。当他偶然抓住毯子一拽,发现玩具离他近了一些,这时便会产生“顿悟”,渐渐便学会了用“拽毯子”的方法来拉近玩具和他的距离。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悟性在起作用,这整个认知过程就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悟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据我个人揣悟,悟,是努力把事理弄清楚、想明白、融会贯通的思维过程;悟性是关于这个过程灵敏度的标示。所谓悟性强,就是指感悟得迅速、准确,而且有创造性,不仅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能在把各有关因素建立起新联系的基础上,引申出新认识。表现为接受快、理解快,“心有灵犀一点通”。悟性,实质是对事理感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性,是个人思维过程的一种特性,它往往在个人对事物和道理的感知力、接受力、理解力、创造力上面表现出来。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范敬宜先生在《结合与悟性》一文中说过:“我所理解的‘悟性',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个人学养、智慧、感觉、实践的综合体,是一种人本精神。它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也是不断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自己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说透了,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反映。悟性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只能从实践中去感悟,从积累中去融通。因而,悟性也是我们通过学习、实践来对事物规律认知和感悟的过程。学养和经历是‘悟'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人具备了一定学养和有了一些经历就能‘悟'出些什么的。只有勤奋上进,不断自我加压,有一些追求的人才能不断感悟出新的东西来。”

“悟性”何以值得“特别关注”?

  悟性在人的整个认知活动中,只是一个方面,或者叫一个因素,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特别关注”它呢?这是由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决定的。

  我们先来看悟性在孩子学龄期里的作用。几十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同一个老师讲同样的课,接受情况却大不相同。大部分学生,老师讲到哪里他们的思维就跟到哪里,老师讲完了,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消化;这当中有少部分学生不仅能跟上老师的讲授,还能根据已讲的内容和既往的知识积累,预测老师将要怎样讲下去。他们能够在前面等待老师的讲解,并用自己的推断与老师的讲解进行验证。另外,几乎在所有普通的班级里,都还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也想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解,但是做不到。他们或因思维速度缓慢、或因既往知识不足,或因精力难以集中,反正是在他对这个问题还没搞通的时候,老师和其他同学已经去研究下一个问题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笨”。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很“遭罪”的,其根源就是悟性差。

  悟性不仅在学龄期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走向社会以后也影响沟通交流,影响随机应变和抓机遇,影响发现、发明和创造。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江博士 说过:“ 人要过得不比别人差并不难,你努力一些就行了。但如果你立志要成为人中龙凤的话,那你需要一点东西:悟性! ”可见悟性是出类拔萃所必需。

  我们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重视记性,忽视悟性,有些人甚至无视悟性的存在,在面对相关现象时,往往只简单地以“灵”与“笨”相区别,一语代之。记性是应当重视的,但悟性绝对不可忽视。 夸美纽斯说:“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悟的事项”,是“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强求占有的”。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悟性”问题?

  对学龄前的小孩子是不好直接谈论“悟性”理论的,但是适当进行关于悟性方面的关注和引导是完全可能和应该的。这个时期关于这个方面的家教工作,大体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时关注孩子的悟性状态,留心发现灵性亮点和缺憾苗头,及时给以点拨,如赞美悟性强的事例,讲述悟性差的笑话等。

  2、给孩子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悟性需要宽松的心理环境。 家长要少一些包办代替,少一些越俎代庖,让孩子能够自由独立思考。 微软公司的技术总监周克说: “我们在学校做数学题,总是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每个步骤是多少分,错一步就扣一步的分。这是一种严格训练。它培养了学生的严谨,但却埋葬了学生的悟性。”家庭教育也有这个问题。 多思多想才能不断感悟出新的东西来。思考力是提升悟性的必要因素。

  3、适当进行悟性构成要素单项强化训练和悟性综合训练,如联想、推断、预测、假设、比较、理清思路,开拓思路,完善思路等,可采取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有趣活动形式来进行。要让孩子感受到有所悟的快乐,以强化思考的兴趣并逐步养成习惯。

  4、家长要自觉努力提高自己的悟性,这样你才会有切身体验,才有可能指导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