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永远缅怀的孔令诩教授

 为什么73 2019-01-21


昨日是孔令诩教授病逝四周年,想起孔老,音容宛在。他的亲友、患者纷纷在忌日发来微信祭奠孔老:“适逢节气“大寒”,余之心情与节气一样寒冷,今天在孔老的祭日,思念之情难以言表,甚念之!深深感恩!”


孔老生前在平心堂出诊多年,为人善良厚道、医术精湛,治愈患者无数。对于他的仙逝,是中医界的莫大损失。至今仍有许多患者期盼着他出诊,闻之仙逝,莫不悲痛惋惜。



孔老生前被誉为“杏林儒士”,不仅以救死扶伤为业,又兼有儒雅谦逊的学者风度。所有的患者对他的评价中,都有“谦逊、和蔼、善良、热情、医术精湛、大医”等字眼。


(孔令诩教授书写医案中)


孔老出生于孔子的家族,自幼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儒家的“仁、义、礼”在孔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面对达官显贵与面对穷困之人,他同样是彬彬有礼、慈悲关爱;对成年患者,无论长幼,一律敬称“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未成年患者也一概礼遇、尊重。他的这种美德与深厚的家学与严格的家教是密不可分的。


(孔令诩教授诊治患者)


每次诊病,他都会仔细地询问患者的起居饮食、发病前后的生活细节,诊脉更是细致入微,仿佛跟随着病人脉搏的搏动,经历病人的人生起落。他常说,病人生病,身受病痛之苦,还得面临经济压力,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他的门诊,经常从下午两点开始,直至七点才结束,中途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门诊结束时,他总会对护士说上一句:辛苦您们了!



孔先生的慈爱之心还体现在许多细节上,例如,遇到有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会起身到患者身侧诊脉,又如碰到有推轮椅进来的患者,他常常会帮助挪开椅子。要知道,孔老在做这些事时,他也已是古稀之年的老者了!


(孔令诩教授与女儿孔晶及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张晓彤主任合影)


孔老曾说,患者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我们,这是多大的信任。因此,他对患者的信任深怀感激,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深深的敬仰。他就是如此怀着对职业的虔诚,恭敬、严谨地处理临证遇到的人与事,从未将医事视为儿戏而随意轻忽。这份对医生职业的虔敬造就了其“望之俨然,宽裕汪汪”的大医之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