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湾“小房子”的前世今生

 昵称m5Gu5 2019-01-21

      说到中东最有名的“房子”,那一定要数麦加的“天房”了。天房可不是一座普通的房子,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它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穆斯林前来朝觐礼拜,其盛况及规模令人惊叹。


朝觐盛况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房子”,可不是这座著名的天房,而是在距其不远的古老阿拉伯半岛土地上另一个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小房子”—科威特,来领大家走进这个小国寡民却富有石油的中东国家,聊聊这座海湾“小房子”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把科威特称作海湾的“小房子”呢?这就要从“科威特”这个单词的阿拉伯语来源说起了。“科威特”一词从阿拉伯语词源来看,是“库特”的指小名词,而“库特”的意思便是“村落中用作城堡或要塞的方形房子”。

       在科威特变成现在这个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以前,它便以其背靠海湾、面朝半岛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船只停靠的补给地、商旅跋涉的中转站。那时,它还被称作“古莱因”,意思是水边的犄角高地。碧水如月牙,两端若犄角,倒也是个形象诗意的名字。后来,该地人口慢慢聚集,村落渐渐形成,执政者开始修葺城壕、兴建要塞,当地人便亲切地称这座城堡为“科威特”。这个名字口耳相传,既代表着海上商船的休憩港湾,更成为了沙漠行客眼中宝贵的“小房子”。


科威特法拉卡岛


       科威特及其所在的阿拉伯半岛一直是阿拉伯帝国重要的一部分。18世纪50年代,阿拉伯半岛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来到该地,取得了统治权,成为了科威特酋长国的执政者。彼时,当地居民主要以下海采集珍珠和商贸往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采珠


       当奥斯曼帝国横扫西亚北非时,科威特也被帝国吞并,成为伊拉克巴士拉省下属的一部分。19世纪末,大英帝国剑指东方。萨巴赫家族由于担心奥斯曼帝国威胁其家族统治,便请求英国保护,并于1899年与英国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科威特逐渐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科威特摆脱英国的控制宣布独立,并在1963年成为了联合国的一员。

       有心的读者可能会问,既然科威特是座“小房子”,那它附近有没有座“大房子”呢?您别说,这个还真有。在底格里斯河的北岸,有座城市名为库特,是伊拉克瓦西特省的省会。从名字便可以看出,这个库特市便是“小房子”他哥—“大房子”了。科威特作为以前伊拉克的一部分,其独立一直不被后者所承认,这也是1990年萨达姆率军侵占科威特并声索对其的主权时所宣称的一个理由。科威特这个“小房子”同“天房”的所在地沙特以及“大房子”的所在地伊拉克接壤,就好像旧时分家单过的小儿子,面对邻居的老大哥们,生活也是蛮不易的。


高楼游艇和土豪

      

       现在的科威特由于富产石油,也是广厦林立、民生富足,而其社会形态也有其独特性所在。科威特面积仅为17818平方公里,就比北京市大那么一点点,但其人口却不及北京的一个零头。而在其400多万的人口中,本国居民仅占不到40%,国家高度依赖于外来劳工。在大国环伺的中东地区,科威特这座“小房子”不断同周围的“大房子们”周旋,也是地区政治中起着协调联络作用的重要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