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1-21

记忆中在90年后创业大潮,出现了大批的“成功商人”,读书无用论自那时起,愈发壮大,更不必说现在人常挂嘴边的“没读书的都当老板,读书的都给人打工”的说法了。

元朝时期,曾给人群划分了十个档次: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比乞丐高那么一点点,比着娼妓还低了那么一点点。诚然,蒙元本身就是一个歧视敌对读书人的玩意儿,可南宋之后信奉朱熹的读书人,也同样被扣上了“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帽子,明朝也有“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样的名言。

可我们也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杨涟弹劾魏忠贤,张岱披发入山著《石匮书》,傅雷夫妇自缢而死。这是读书人的风骨和气节。

鲁迅说过,他真的说过: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牠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牠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读书人,怎么就被瞧不起了?

古来风骨气节用以正人心道统,非关文武,乃为吾族文化之接续,使之不绝于天下,殊异于外族,以明华夷之辨。春秋至明末,气节这两个字最重要的的用处就是,正道统,辨华夷。

至于说到

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三年,因拒不受招降,从容就义。狱中所作正气歌,气贯千年而不衰。死时,衣带中留有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苏武出使虏庭,被扣十九年,牧羊北海,餐风饮雪,仍旧不失汉节,其心可敬。

颜杲卿城破被俘,大骂逆贼,逆贼暴怒,绑他在桥柱,肢解啖肉,他仍旧叫骂不绝,被活生生钩掉舌头,又被折磨致死。

颜真卿奉旨到叛军营地传旨,不降被杀,守正全节,三军闻之痛哭。

生死为小,节气是大。

头颅可断,信仰不屈。


———————另一段话——————— 

 

我曾读过一句话:“很多好的作家从不教人如何活,倒常常告诉人死并不可怕。而好的读者,就是在明白了死并不可怕之后,开始尽情地活。”这让我想到了史铁生先生,他说到生死的问题上,总是给人以豁达,勘破生死,却又不想寻死。然而我常感到孤独,我乐得从知识中汲取养分,但却没有出口,所有思考都是我的,是我自己的,面对苦难时,我所有的思考,都只能用来保护我自己,可也有保护不住的时候。

写作不容易,不疯魔不成活,入戏太深,虚实莫辨。

读书也不容易。入戏太浅,难知戏中真滋味。入戏太深,逃脱无门。

人是要认识世界的,在认识世界的途中,读过的书就是阶梯,它塑造给你的人格和认识,是你打开未来世界的钥匙。当然也有迷失在途中的人,他们坚忍、偏执,他们不肯承认自己是迷途者,他们一路叫嚷着“我没错那就是我想要的”,他们也一路痛苦着,他们把敏感和脆弱藏在那个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交织而成的囚笼中,他们不会受到伤害,他们也无法释放自我,所以他们迷路了,他们盼望着找到那条路,他们却也害怕出去,他们觉得一旦出去就证明自己错了,他们终究会在同一个斡旋里不断轮回。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