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在股前区,膝上足阳明经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2穴。 适应证:常用于膝部肿痛,无力,中风偏风。 操作:直刺0.5~0.8寸。 [备注] 1,出处 《窦太师针经》(藏骨四穴:在膝盖上,梁丘穴两学各一寸半刺入半寸,灸二七壮。治腰腿脚膝无力,先泻后补,补多:;膝盖红州,泻之。) 2,名实考 “城骨”作为针灸部位最早见于窦氏《通玄指要赋》“城骨将腿疼以祛残”,元代罗天益注作“在腿砚骨上”(相当于环跳穴。《针灸六集》环跳穴下注日“一名髋骨”),而传世的《窦太师针经》载主治腿疼的“髋骨”穴在梁丘穴两旁一寸半,《针灸玉龙歌》不同传本或作“梁丘”穴旁一寸,或五分,皆与环跳穴相差较大。 3,临床应用举例 (1)髋骨能治脚腿疼,膝头红肿痛难禁,若针膝关并膝眼,妙哉奇效显神灵。 注曰:髋骨二穴,在膝盖骨上一寸半,梁丘穴两旁各一寸。 直针入五分,可灸二七壮,补泻随证。 一云禁灸。(《针方六集.玉龙歌》卷六) (2)两腿行动不能举步:刺髋骨,痛则泻,拘挛补。 两腿麻木:泻曲池,补髋骨阳辅。(《盘石金直刺秘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