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转债的两种不同姿势

 道2和 2019-01-21

自从走上职业投资之路,有一个很欣喜的收获,就是通过集思录结识了几位投资之路的挚友,认识了一些做投资的朋友,扩大了智慧圈,相互交流,彼此成长,互为师徒,共同陪伴。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每个人眼中的认知都有不同,比如对于风险,有人认为转债具有的权益属性就是不小的风险了,有人认为杠杆120%权益股票,已经是他身边最保守的操作了。当然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我是偏向于风险承担弱的一端的。我始终认为方法无好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

目前周期我是转债交易为主的,就是每天大部分精力和资金配置都是在转债。也就和朋友聊转债比较多。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转债本身就是有债性股性之分。投资转债的人也是如此的。

首先声明,万事无绝对,只是从思考的角度和逻辑起点来区分,是有原来投资债券固收低风险策略为主的一伙人,另外一伙是权益为主的一伙人。但无论哪一伙人,实际上也是什么转债都买的,我觉着只是思维模式的不同,就是逻辑延展不同,请喜欢抬扛者别抬扛。

两类朋友有不同的逻辑起点,归根结底是对比原来的交易,风险承担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我从以往做债券为主的朋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债底的理解,市场利率水平对债底的影响,企业评级以及质地对转债债底的定位,围绕到期收益率,回售收益率展开的逻辑。总的来说是从安全边际的逻辑出发,考虑到最差的情况,可以接受的角度来布局。我总结依据这些逻辑出发的策略是可以上一定仓位的,是科学为主,艺术为辅。

我从以往做股票权益的朋友身上学到了许多对于风险承担的理解,对于进攻性的理解,对于心态的把控,对于让利润奔跑的能力。对于这些朋友做转债是等于降低了进攻性的,增加了防守,所以拿着心态也是很平和的,大多也都是只做股性转债,我觉着是艺术为主,科学为辅。溢价率到底应该给多少是合理的,那真的是个艺术活。

当一个转债由具有债性兼具进攻,逐步演变成安全边际不好,进攻性充足的过程中,我觉着也是债性投资人置换成股性投资人的一个过程。

以鼎信转债为例,这个转债曾经是我第一持仓转债,100多一些就已经逐步卖光了。我是分散策略,第一也不比别的多多少。成本我是90左右,虽然是赚钱了,但最快速丰厚的部分实际上一点没占到。目前还有很多低价转债可以轮换,虽也问题不大,但这个是一个策略方法的问题,应该慢思考有一个自己处理的方法。

这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就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风险承担偏好来做转债。目前我的第一持仓转债横河转债,涨上去没减一张,又坐电梯回来了。我把它看作一个新的实验。

两类人的底层逻辑应该没法互换,因为这是一个自我投资认知和习惯的演化过程,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自己是否可以掌控的问题。

但操作层面,如何互相学习,这个大家多多提出好的意见吧

补充:我觉着我还是过了因为想要甘蔗两头甜而纠结的阶段,不需要心里按摩。而是希望大家讨论,能慢思考提出好的策略和逻辑,对于方法论有改进。小竹老师的方式就是非常好的建议。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方法论和结果的差别。我和一个朋友账户数量差不多,我们也都打新转债,我的思路是安全边际,只主力打认为亏钱概率小的。结果是我大部分都是赚钱的,亏钱的很少。但赚的总额也是有限的,因为明牌中签低。


我的这个朋友他是持仓权益的逻辑,差不多的转债他基本都打,他的逻辑是100元有天然进攻属性的新转债比股票是安全度高,也具有进攻性,举个两个特例,一个是万顺,他开盘价浮亏8万元,但他一直拿到100才卖的。特发信息也是满打,130才卖。赚了很大一笔。能够做到这点肯定是要有方法论的,他是持仓的逻辑,没好价格不轻易卖的。这个方法和逻辑不能保证不亏钱,但具有弹性。目前的时点,肯定是他的策略更优。效果更好。


但我们的底层逻辑不同,我即便按照他的策略走,我也未必能坚持的这么好。


小竹

转债想亏钱很简单,当股票一样追涨杀跌就行,我去年就是不断的割90左右的高溢价转债,换100左右的低溢价转债,然后90的下调了,100的又跌到95了,导致的年度亏损。


但这通常也是抄底大法,用N次小亏换来一次大赚的机会,每轮熊底或者反弹我都是用这招抄到大底,比如2014和2008,还有期间的N次反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