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杞——倚得东风势便狂(二)

 旧时斜阳 2019-01-22
 

这样一来,皇帝不高兴了,这大唐的江山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怎么用一个人还得经过你的批准。

皇上有这心思,卢大人心知肚明,没事在耳旁嘀咕两句。

皇上开始不满了。

奈何,杨大人就是不服软,一个劲儿的说李希烈不行。

要说杨大人这嘴还是挺灵的,比起国内的地震专家要强得太多了。

皇帝的命令刚下达,就赶上连日阴雨,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李希烈进军迟缓。

偏偏皇帝又是个急性子,就找卢杞商量。

卢杞看到这是扳倒杨炎的绝好时机,便对德皇帝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皇上又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况且这老头也不知好歹。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以后,用不用还不是皇上一句话,不过你看他那人,还是不用的好,你看把你老人家气成什么样了,要是我早就容不得这种自以为是的大臣做宰相。”

皇帝本就一肚子火,听了这话嗯了声。

就这样我们的宰相大人就此被剥夺了官职。

杨大人莫名其妙的丢了宰相,自是不甘休,大吵大闹了一番,奈何皇上对他恨意已起,除了被轰出去外,还真没给好脸色看。

这下杨大人算是丢鸡不成蚀把米。

从此在家安心度日,想着做个富家翁倒也不错,虽不如往日风光快活,但好赖也得活下去不是。

可他忘记了,有人很记仇。

很快机会就来了,杨大人闲来没事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建了座祠庙,想逢年过节的给先祖烧烧香,意思意思一下。

这算不得小事。

可在卢大人的眼里,这就是一把刀,一把杀人的刀。


这个机会,他等了数年,今天终于等到了。

他立马给皇帝打小报告,说:“那块地方有帝王之气,早在玄宗时代,宰相萧嵩就曾在那里建立过家庙,因为玄宗皇帝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杨炎身为大唐宰相,明知此地不可为,却偏要在此地修建先祖庙,其心可疑啊?”

皇帝本就对杨炎一肚子火,听了这话那还客气,当天就以卢杞这番话为借口,将杨炎贬为崖州(今海南省境内)司马。

事情到这儿一般的故事也就算了,可卢大人可没有收手的意思,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是卢大人一贯做人风格。

所以杨大人的命运就此定格,公元(781年)皇帝下旨于途中将杨炎缢杀。

看到这儿,诸位应该对卢大人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是一个心眼小,手段狠,权势欲望很强的人。

有人又说了,这不过是朝廷内部的争斗,换做是杨炎有机会,同样不会放过对方。

斗争,不斗怎么能争。

所以这个还说明不了问题。

你得找出最有力的证据。

要证据,可以,咱们继续往下看。

公元,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军队叛变,奉天被围,名将李怀光带兵火速勤王。

总算是来得及时,叛军才退回长安。

当时的李怀光很不喜欢卢杞的奸诈,有意给皇上提意见。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卢杞的耳朵里,卢大人很害怕。

当即发挥自己的专长。给皇帝进言:“李怀光如今大胜,如果乘胜追击,就可以一举破敌。如果这次让他进城,那么就要耽搁掉最好的时机了。”

皇帝一听,有道理。

没让已在城外的李怀光入城。李怀光大怒,自己辛辛苦苦打了胜仗,兄弟死了不少,你皇帝银子不给就算了,面也不见,这太不近人情了吧。

愤怒的李怀光也扯了一面大旗,造反。

这样的事迹还有不少。

抛开前面的颜真卿,卢大人还送过一个大臣去送死。

这人叫李揆,做过宰相,很有些手段,能力也强,威望很高。

卢大人怕皇帝再用他为相,就派他出使吐蕃。

可怜的李大人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连皇帝也觉得派这么大的年纪的人去火拼,有些不地道。

所以没答应

但卢大人却说:“派到吐蕃去的人,应当熟悉朝廷礼仪,因此,非李揆不可。而且,连李揆这么大年纪的人都可以出使吐蕃,日后派比李揆年纪轻的出使,他们就不敢有什么借口了。”

这个理由很不错,皇帝倒也答应了。
\
李大人到是没死在吐蕃人的手中,可毕竟年纪大了,死在从青藏高原返回的旅途中。

看到这儿,总不该还是我胡说八道吧。

如果是,我只能汗上一把。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一句,卢大人——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缺德事做多了,总会有报应的。

建中四年,卢杞遭到大臣(注意,这个数目有点大,据说有好几千人,著名的人物有谏官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给事中袁高,大臣李勉,散骑常侍李泌)弹劾,被贬为新州司马。次年,再贬为澧州别驾,赴任途中死于行船之内。

这一年,是公元785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