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词,一开篇就惊艳了世人,令人千古称奇

 孤岛闲雲p0jsga 2019-01-22

多情自古伤离别,苏轼在熙宁七年,写了很多首词,来表达与友人的离别情意,真个是送者情殷殷,行者意离离。他先送梅庭老,再送柳子瑾,又送陈述古,还送杨元素,而这一次他送别江宽,又是怎样的情怀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下吧。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词,一开篇就惊艳了世人,令人千古称奇

钱塘江

送台守江郎中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江宽是他的朋友,要去台州上任,路经杭州时,看望苏轼,苏轼很是感动,离别时填词一首,就是这首《渔家傲》

杭州西湖

送客归来灯火尽

古人重别离,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于是便有了太多的送别诗。李白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王维说,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高适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柳永也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们发现太多的送别,都是先描写离别的场景,而这首词却一反常态,从送客归来的感受写起,说明苏轼与朋友感情之深,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还在挂念着朋友,写法之独特,令人称奇。

就这样,苏轼回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仰望苍穹,看到

西楼淡月凉生晕

西楼,是苏轼的住所。李煜写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时候,苏轼在楼上看窗外,月光惨淡,还生出了一圈月晕。苏轼这里感觉到孤独凄冷,他在这里移情于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空还是那个天空,可是苏轼不是昨天的苏轼,于是月光也因苏轼的心情而改变,仿佛不那么明亮,惨淡无光,感觉倍添了些凉意,因此生晕。苏轼在这里的写法是如此的高超,以至于有人评价说,这里晕是视觉,凉是感觉,而“生晕”是一种幻觉,这就是通感的写法,又是三种意象叠加,于是生成了一咱凄凉和孤独的意境,强化了苏轼悲凉的心绪。

接下来,苏轼看到了月晕,不由想到了明天的天气,该不会明天有风吧,明天的潮水又会怎么样呢?其实这是自然而然的,王褒曾经说过,天寒光转白,风之晕欲生。

钱塘潮

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钱塘江的潮水是那样的没有定期,多么希望潮水平平稳稳,因为朋友江宽的行舟就停靠在重城附近的渡口,明天就要远航。这是苏轼还在为友人牵挂,此地一为别,望君报平安。祝君一路顺风。苏轼是个重情义之人,总是对友人情义浓浓。前几日送陈襄他也曾说,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为其行程牵挂。而此时,他又在为江宽别后设想,祝福。

钱塘潮

南风知别苦,送君缓缓行。好像大自然也是解人意的,理解苏轼的心思。接下来苏轼写道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

钱塘江水好像也懂得苏轼为友人行程担心的苦闷心情,送来了温暖平和的南风,江水平静,这化解了苏轼心头的烦忧。这种拟人的手法那样的活灵活现,烘托了苏轼此时的心境。而接下来苏轼又在想什么呢?

钱塘江

莫学时流轻久困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遂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这里,苏轼引用这个典故是说,不要拿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势利眼光轻视那些多年遭受困顿的人们了,有朝一日,他们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朋友和他自己一定会前程远大的。这是对朋友和自己的一种自信和期盼。当然那份情义也自然包含在其中了。

钱塘江

不过,有道是,功名利禄尘与土,友情更可贵。所以苏轼在最后没有忘记叮嘱自己的朋友

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去了台州要经常来信给我呀,要像钱塘江潮那样讲究忠信呀,千万别忘记了呀。其实这里也是用了个典故。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孔子自卫到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千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

有一丈夫,能游。孔子问什么,那人说,这是我懂得忠信的缘故。

《临安志》也载,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下之至信。

苏轼这里是勉励朋友,友情是永恒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真可谓殷殷之情义,溢于言表。

分别之际,山水含情。但苏轼没有直接描写分别时的山水,而是写在归来之后所见所感。可以说,有新意,也更巧妙。不仅如此,苏轼在对那月光的描写中,融情入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一番意境,一片深情,高超的手法真是令人叫绝。而后面的拟人与直白的叮嘱,也恰当好处,堪称送别词中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