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D-1/PD–L1后下一个肿瘤免疫治疗热门靶点-CD47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22

PD-1/PD-L1靶点的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史无前例的盛况。许许多多的生物医药公司纷纷开始寻找下一个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CD47、LAG3、OX40、TIGIT等等都成为了这些生物医药公司布局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热门靶点之一CD47目前的研发状况。

CD47最早被发现表达在年轻的血红细胞上,它可以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从而向巨噬细胞传递“别吃我”信号,这是一种自身保护信号。在血红细胞衰老的过程中,CD47逐渐下调,最终导致其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然而,许多肿瘤细胞会高表达CD47,从而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杀灭。因此,开发一种抗体或融合蛋白来阻断肿瘤细胞表面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的结合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思路。最早开始这一尝试的是一家叫做Forty Seven的公司,他们开发的靶向CD47的单抗药物Hu5F9-G4目前已经进入Ⅱ期临床。不久前,Hu5F9-G4与抗CD20抗体美罗华联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Ⅰb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业内最顶尖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结果显示,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Hu5F9-G4联合美罗华治疗有效率达到40%,其中33%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对于滤泡细胞淋巴瘤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有效率达到71%,其中43%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这一临床结果发表后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将CD47靶点推向了更高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至少有十家公司的靶向CD47药物获批临床,这其中有单抗药物,也有SIRPα-Fc融合蛋白,还有CD19-CD47双特异性抗体。具体总结如下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获批临床的靶向CD47药物


虽然靶向CD47抗体在临床上表现显著,但是它在治疗期间存在的副作用也不得不让人关注。上文提到年轻的血红细胞表面也会表达CD47,因此在使用CD47抗体治疗时,CD47抗体会与血红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导致血红细胞被破坏,从而造成患者严重贫血的发生。这一副作用阻碍了许多药企在CD47抗体上的研发进程。针对这一副反应,负责Hu5F9-G4联合美罗华治疗Ⅰb期临床试验的医生设计了一种非常好的给药方式:小剂量诱导+有效剂量维持,用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贫血这一副作用。

文章最后,希望尽快能有CD47药物上市,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疗法,从而为广大晚期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