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领导人和管理者的行为规范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1-22

5、领导人和管理者的行为规范

【原文】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仰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1,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2

刑称陈3,守其银4,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基,明有祺5,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修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6滑。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修,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

【译文】请让我说完辅助的话,言说治理的方法,为君的原则有五条约束是很明确的。为君主的谨慎守法,下级都会平正,国家就会昌盛。

臣作为下级职务,不要游手好闲吃白食,重视根本节约用度财富才会无穷尽。事业传达上听,相互之间不驱使,就能统一民众的力量。

人人信守自己的职责,就能丰衣足食,虽然厚薄有等级差别爵服也明确。利益往来仰仗上级,自己不擅自给予,谁能够私自得到呢?

君主的法度明确,言论就有一定的准则,仪表既然设立人民就知道方法。出入进退都有律法,贵贱不任意确定,谁能够私自称王?

君主的法度有准则,禁止不作为,人们无不说服教育使名位不变动。依此修身者光荣,离开这些方法就会耻辱,难道还会有其它可效法的吗?

刑罚相称要呈现出来,要让各人守住自己的界限,下级不能乱用轻用私人门下。是罪过是灾祸各有律法,人们不随意加重减轻,权威就不会分散。

请让我说统治国家的基础,君主明白有吉祥,领导人喜好议论必然就善于谋划。五项原则贯彻执行,人人无不疏理业绩,领导人就能执掌主持。

听取政事的要领,要弄明白他的请求,三三五五的事情要明白谨慎才施予奖赏或刑罚。明显的事能得到处理,隐蔽的事要让它显明,人民才会返回真诚。

言谈要有节制,还要稽核实际情况,诚信和荒诞明确分清赏罚就必然准确。下级不欺瞒上级,都以实情相告,就象东方太阳明。

上级通达利害关系,隐居的和远处的人就会来,观察法度不守法的事就看不见了。耳目既然这样显明,官吏都敬守法令,谁都不敢恣意妄为。

君主颁布教化法令,人们的行为就有准则,官吏执行法令就没有奸滑不正的行为。下级办事不徇私,各人尽到职责,舍弃投机取巧和拙劣的行为。

做臣下的谨慎修养自身,君主制约变革,公正明察善于思索言论就不会乱。用这个方法治理天下,后代的人足以效法,就成为准则而贯彻实施。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是荀子说明领导层中领导人与管理者的道路和规律,作为上级要有上级的道路,作为下级也要有下级的道路和规律。上级要谨慎守法,下级都会平正,国家就会昌盛。作为下级职务,不要游手好闲吃白食,重视根本节约用度财富才会无穷尽。事业传达上听,相互之间不驱使,就能统一民众的力量。但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是管理者,都要对人民负责,都依法而不私自作为,那么治理国家、治理一个组织则能使后代足以效法。

本篇是全篇结尾,实则道出了《成相》的实质,即领导人和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成相,成什么相?就是完成、成就辅佐与扶助,这是荀子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在他思想深处,君主是天定的,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其他的人只能进行辅佐与扶助,而不能代替君主。所以他用很多篇幅劝说君主要明明白白,做一个明白的君主。而对臣下,他就要求得很多了。一开篇荀子就说,人们的领导人没有贤良辅佐,就象盲人没有人扶助一样,何等令人惆怅!当然,这种历史局限性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先秦儒家中,绝大部分都有这种历史局限性,他们只想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屈从于君主的淫威。而不愿屈从的,就跑到深山老林里当起了隐士。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为,只有君主的淫威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人民才有可能揭竿而起,所以,国家的领导人要注重的就是这一条,不能太过度,“过犹不及”,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