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代医 圣、哲圣对此都做过苦心探讨,留下了很 多警世之言,其中一句很有哲理意义的 话,叫“十分病七分养'。这句话对如何治 病作了最简单最明了的概括。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明确指出治病的侧 重点;二是揭示了治和养的关系;三是体现了治本的养生理念。这里想谈一点自己学习体会和养病的感悟,供参考。 '十分病七分养'的现实意义 治病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求医问药,一条是自我调养。这两条路孰优孰劣,很难肯定,该治的时候要治,该养的时候要养,但古人更重视养。把养和治分为三七开。治病为什么要七分〃养'而不 是七分'治'至少有五点理由和好处。 1.以养为主是辨证施治的需要哲学 家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事物的成功,都要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同样治病的成功也主要在于内因,医药也要通 过内因来起作用。有专家指出,治病不仅要用药,而且要用心用智用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所以治病应以自我调养为主、 医药为辅,要'三七开'。治病不仅是去医院打针吃药那么简单。还有两顼更为重要的任务,一是查找病因,有的放矢;二是检查错误,惩前毖后。 2.以养为主是病理深奥性和复杂性的内在必需治病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 同一种病的病因也不尽相同,有的病也不是一个医学单独能解决的,而涉及多种深奥而复杂的学科,需要在这些学科共同作用下才能解决。如心病就需要心理学来治。还有专家说,运动和饮食调节不好的病,任何医学也很难治好。有些医药治不 好的病,在这些学科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治好,这样的例子古今举不胜举。其 方法就是“养',所以古人说的'七分养〃是有 科学根据的。 3. 以养为主是疾病客观多样性的必然 要求病有慢性病,也有急性病,有常见病,也有疑难症,有可治性,也有不可治 性。对于无法根治的疾病,应以养为主,不可急治,更不可过度治疗。要慢治慢养,耐心是良药。有专家指出,有15种病 症是治不好的,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 病、颈椎病、腰腿痛、帕金森病、忧郁症 等。治这些病症主要是坚持'七分养'。养 的方法,如适度运动,饮食和心理调节, 但最好的药就是耐心。耐心和毅力是养病 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 4. 以养为主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抗病能 力人的自身就存在抗病能力,会养就可调动出来。德国一位医学专家指出,人体自身就有一个制药厂,可以制造40多种 药。人吃饭吃菜,饮水,呼吸新鲜空气, 接受阳光雨露,除了提供人活动能量外,再就是制造药物抵抗各种疾病的侵害,会 养制药厂质量就会高,抗病能力就会强。 5. 以养为主可以减少风险古人说: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医药治病是一把 双刃剑,可以得健康,也可以失健康,据 笔者观察,在治病得失上大致有三种情况。 (1) 只得不失:即是原有的病被治好了,健康也恢复了,后遗症也没有,这是 最好的结果。 (2) 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即原有 的病,经过治疗,虽然有所好转或基本好转,但却并发了两种或三种更严重的病,身体也越治越弱,得不偿失。 (3) 只失不得:即原有病没有治好,而且有的还加重,同时又出现其他疾病, 越治健康状况越差,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这是最坏的结果。 后两种结果主要是过度治疗的缘故,在 治病上不是'三七开”而是倒'三七'即七分 治,甚至八分治。结果积毒难返,产生了 危害生命的风险。坚持'七分养'就有可能减少这方面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