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黑科技:这款德军反坦克手雷能自己飞?

 cat1208 2019-01-22

坦克作为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技术兵器,对任何国家的步兵分队而言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除了一些国家大量使用的火箭发射器、反坦克步枪之外,不算起眼的手雷也是步兵们反坦克的主要武器。既然美国人有黏着炸弹,苏联人有莫洛托夫,英国人有甘蒙式炸弹,那么德国人会拿出怎样巧妙的设计呢?

▲正在制作莫洛托夫的苏军士兵 


英军大量装备的No”甘蒙式炸弹“


这款反坦克手雷的德语名称叫Panzerwurfmine(L),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支大飞镖。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杀伤部、其次在杀伤部后方安装了一根木柄,而在木柄周围布置了四张尾翼。其中,杀伤部直径114mm,内装520g的黑索金/TNT混合炸药。整枚手榴弹长约为533mm。作为一款手动投掷的反坦克武器,它的射程达到了30米!而德军最初装备的“铁拳”60 的有效射程也只有60米。这都得益于德军创造性地在该装备尾部安装了尾翼,使得手榴弹在飞行过程中能保持较为平稳地飞行姿态。得益于其较轻的重量和较高的便携性,以及其足以摧毁大多数盟军装甲车辆的威力,Panzerwurfmine成为了德军反坦克小组最炙手可热的装备。此外与盟军所使用的粘性炸药不同的是,士兵不必再冒着被坦克的机枪打成筛子的危险贴近坦克并且干掉它。然而要想对其运用自如,却并不是一件轻松随意地事。只有德军反坦克小组中受过专门训练地士兵,才能在确保其准确性地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威力。至于萌新,还是老老实实抱着铁拳随缘反坦克好了。

▲Panzerwurfmine(K)反坦克手雷的剖视图


在战争中真正投入使用的并不是初始的“L”型号,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便携性因而减少了一定长度的”K“型。此外,其用尾翼组装而成的“飞行”控制系统使用了帆布而不是皮革,进一步提高了其经济性。

▲外形独特的Panzerwurfmine投掷方式也与普通手榴弹不同


1943年,这款造型奇特的手榴弹正式出现在战场上。首次作战它便受到了德军士兵的好评。尽管与闻名遐迩的“坦克杀手”“铁拳”相比,它的使用者必须更加接近目标,然而它的安全性却同时吸引了德军与盟军士兵。尤其是东线的苏军部队对其更加爱不释手。尽管起初缴获这款造型新颖手雷的美军士兵,并不会正确使用而是把它当作普通手榴弹一样投掷。但最后其也大受美军士兵的欢迎。甚至直到二战结束后,诸如埃及之类的国家仍然几乎原样复制了Panzerwurfmine (K)用来装备本国自己的反坦克部队。

▲一名投掷姿势错误的美军士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