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中,常见于农历除夕,在各家个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这种民间传统习惯的来历是: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访,他来到一个镇上,看到许多人在围观一幅漫画,画面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人大脚(因为中国古代妇女以缠足为美)。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了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正是淮西人,朱元璋把这件事暗暗记在心里,回宫后,马上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看看哪些人曾去围观,这幅画出自什么人的手笔,通通记下了来。对于没有参与嬉笑的住户,都一律在他们家的门口贴上一个“福”字。过了两天,军士便以此为据,来到没有“福”字的百姓家里捉人。从此以后,每逢农历除夕,各地住户便在门上贴一个“福”字,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愿望一直流传至今。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中国人对于年三十(除夕夜)的饺子不论是面和馅都有许多的禁忌,包饺子时常常将金如意、糖果、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记得小时候奶奶把几枚用热水烫过的硬币报了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长大一定能够多赚钱。饺子的馅说法就更多了,芹菜馅为勤财饺、韭菜馅为久财饺、白菜馅为百财饺、香菇馅为鼓财饺,鼓励发财的意思。煮饺子就更有学问了,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说破就要破财,只能说挣了,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多挣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