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为什么73 2019-01-22
原创: 小蚓 72物候元气生活 今天



己亥年“初之气”来得比春节早一些,从1月20日就开始了。


2019己亥年,岁运是土运不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化气不令”。天地的脾胃都很弱,更别说咱们人类了。


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时运反应,对于我等脾胃虚弱的人,还只是个开场戏,这个猪年还需小心运作,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就像脾一旦虚了,想要回复健运,是很难很难的。。



一入脾虚深似海,

从此就只能悲催地次等生存下去了。



也按照天人同构进行类比:



天上的太阳(心阳)发出热量,照射在大地(脾胃)之上,土壤里的水份升腾而上,化成朵朵白云(白肺),白云遇冷又变成雨水甘露,降之于大地和川海(肾水)。地天既交,所以成泰。


而大地上未能升腾的其它浊物渣滓,则湮没于土而腐,被土壤微生物消化殆尽。


对应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谷入于胃,脾胃需借助上面心阳的宣通之力,使脾升清和运化精气上达,进而由肺而灌溉乎四体,同时也使胃降浊和传送糟粕下行。



如果水谷不化、积食了,谷气既不能行阳道往上升腾,也不能行阴道往下排泄,就如同大雨之后,雾霾连旬,遍地污泥,全部淤堵在地面上了。


脾气不可一刻不升清,脾虚的人,吃完饭就昏冒欲睡,是由于脾气下陷、人的上半身没有得到升清之气经过和支持,气色必然也差,因为阳气送不到脸上。


同理,小朋友吃饭之后不要马上做题,也是考虑他们脾弱,怕不消化。


还比如,老人小便多,年青人小便少,为何?


因为年青人脾胃行的是春夏之令,升的多而降的少,升发的清阳都用来发腠理、实四肢;而老人家脾胃行秋冬之令,降的多而升的少,降的多即小便多。


脾不升清的话必然胃也不降浊,那么整个人就是九窍不利、很难受了。



脾胃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脾能不能升,

和胃能不能降的问题。



现在脾胃不舒服的人太多,但是要理解脾跟胃的性格是反着来的。


  • 胃就像仓库,主接纳和“消”,消是从大变小。


脾就像物流,主“化”和运输分发,“化”是好比把猪肉变成人肉,你是由你消化的食物组成的。


  • 像饮食饥饱、寒热不适、吃饭太快太囫囵太生冷,这些直接原因伤的是胃。


而忧思、久坐、肝郁,人疲奔命,应酬太烦,这些比较形而上的问题,伤的就是脾……


  • 脾主思,有意愿,我们说“想不想吃饭是脾的问题”,胃主纳受,通行即可。所以不想吃东西是脾坏了,吃了东西难受是胃坏了。


  • 然,过思则伤脾,思则气血结。


就像脾的消化能力一样,食物消化完了就该分发出去滋养全身了,同样的,对一件事情无止境地反刍和悬想、紧张焦虑不放松、缺乏解决执行力,就是从内部对脾妈、对气血、对脑部神经及思维能力最大的伤害。


所以说,脾最喜欢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 暴怒伤胃,本来很饿,突然和别人争执后很生气,瞬间就没有胃口了;吃完了吵甚至腹部绞痛,也是因为木郁食厥,肝克胃气上逆到内伤了。


  • 食以养阴,不饥强食则脾劳,因为违反了它的主观意愿;饮以养阳,不渴强饮则胃伤,因为逆反胃气。



总体来说,胃只要顺毛捋了就能过的好。但脾就不行,脾需要积极向上,要健运!


  • 健胃是减负,健脾就是加油!


  • 脾代表意志和理解力,而胃有火就是欲望、和深层次的安全感匮乏。


  • 胃气降了则嗳气反酸口苦诸症皆消,岁月静好,脾气升了则胃口好精神好、到达人生的巅峰!


  • 胃为阳土,故喜湿恶燥,病多从热化。脾为阴土,故喜燥恶湿,病多从寒化,《黄帝内经》说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和胃的关系是最能体现中华中和之道之精髓了,它们一纳一消,才能营运消化,生生不息。


而我们大致了解了脾和胃的性格,就不会把它们当成身体内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器官“他物”,在平时准备放纵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会不会具体伤害到它们。



那么可以针对自己吃饭的情况,做出一些基本判断了





1、知道饿、想吃却吃不下,或吃一点点就饱了、甚至反胃的人:胃不能消,脾强胃弱。


2、吃好多,吃完却发胀、没力气的人:能消不能化,胃强脾弱。


越吃越瘦的人如今很多。善食易饥是胃气强、胃有热,身体消瘦是脾弱无法吸收。


3、不能吃也不想吃,吃一点点就饱了的瘦子;以及少食而肥的胖子:脾胃两虚。



4、食饮之后隐隐腹痛,饿、累、冷的时候还会加重一些的人:脾胃虚寒。


有寒气客于胃肠之间,你们最适合仲景方暖脾胃药——理中汤,艾灸对你们也很好。


5、以上脾胃虚弱、积食和脾虚的情况是能够互相重叠转化的,长期胃积会演变成脾积、脾虚,也就是典型把孩子喂养失败的情况了。


6、还有一类吃得少却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人,是能化不能消,化的都是自身精血,提前透支生命。



7、其实最理想的吃饭境界就是“脾胃俱旺,能食而肥”的人,你们这些人间宝贝一定不要嫌弃自己。


写《脾胃论》的名医李东垣说过:“能食不伤,过时不饥”,你们旺盛的脾胃元气,使你们行走在险恶世间也有如铠甲护体。



补脾胃第一方,中成药,四君子汤



如何养脾胃以往已经说过很多了,这里提一下“自古补脾胃第一方”吧,专门给资深脾虚、气虚之人的。


【四君子汤】


人参或党参10g(补气健脾)

白术10g(健脾燥湿)

茯苓10g(健脾渗湿)

炙甘草6g(辅助人参)



  • 如果气不顺,可以加一味顺气的陈皮


  • 如果还有痰,就再加一味化痰的半夏


  • 如果还要加强脾的“健运”功能,就再加行气醒脾的木香砂仁



脾虚需慢调,吃补脾胃的方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好的代谢。吃方子前几个月可能胃口大开,人会变胖,但是感觉上会变轻快,需要四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疗效才会慢慢显现,然后再变瘦。


同时,要少吃破气和性寒的东西:比如白萝卜、牛奶、生青菜、水果、冻饮等。


如果吃四君子汤,一补气血就上火,就不要考虑补了,你不是气血亏了,而是经络不通。


(提醒:四君子汤需要在中医指导下服用)



脾虚之人最适合艾灸,有温阳之功,可艾灸太白穴和足三里,在脾经主时上午9点至11点效果更好。


也可以多按摩:太白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



这有一些古人特别注重的养脾胃之道



《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

《千金要方》: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遵生八笺》:食勿过多,多则生病。饱慎便卧,卧则心荡。学道者当审之。

《登真秘诀》:食饱不可睡,睡则诸疾生。


《严氏济生方》: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滞留之患。



吃了饭之后困倦难耐的人,不要马上爬上床,

也可以试试下面这个“运动水土”的方法



《三元参赞延寿书》偶食物饱甚,虽觉体倦,无辄就寝,可运动徐行纳百余步,然后解带、松衣、伸腰、端坐,两手按摩心腹,交叉来往约一二十过,复以两手自心胁间按擦,向下约十数过,令心腹气道不至壅塞,过饱食随手消化也。



人的生理高峰期,30岁前转化得多消耗得少,30岁左右之后漏得多补得少,吃太多是会消耗我们先天的元气的。


道家呢有一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呢,你就能活得长久。


还有《薛氏医案》:饮食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而致,饮食填塞,胃气不行,内伤特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