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艺术不是技术, 技术也不是艺术。 我们容易被误导, 以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就是未来的全部。 尤其是当我们发现: 仿生技术、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 开始引领时尚的潮流 ![]() 时装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以鸟的飞行、声波模式为参考设计的高级定制连衣裙,
动态照明装置由Studio Drift设计。 图片来自Dezeen,由Yannis Vlamos and Paul Blind拍摄 真空低温慢煮、球化技术、液氮技术、发泡技术 联通了我们的味觉与其他感官 ![]() 用苹果制作的氦气球甜品 图片来自Alinea餐厅,主厨为Grant Achatz 太阳能生态技术 革新了房屋的样貌 ![]() 西班牙加泰罗利亚高等建筑学院(IAAC)设计的太阳能住宅项目
图片来自ArchDaily, 由Adrià Goulà拍摄 屏幕显示技术 颠覆了办公楼设计风格 ![]() 汉诺森为大疆总部“天空之城”提交的设计方案
以“零重力”为核心概念,将艺术与技术融入该项目 图片来自汉诺森设计机构 雷达、传感器、GPS技术 解放了我们的手脚 ![]() Google设计的无人驾驶汽车
图片来自designweek网站,由Gordon De Los Santos拍摄 触感技术 让虚拟现实游戏体验更有“痛点” ![]() 不断更新的触感手套能够让我们感知“疼痛”“温度”等
图片来自virtualrealitytimes网站 人工智能技术 让我们自由选择定制化的电影剧情 ![]() 在《黑镜:潘达斯奈基》中,观众可用交互播放系统
根据自己的偏好选出一部个性化版的电影 图片来自Netflix 数字交互技术 让梦境来到现实世界 ![]() Team Lab艺术团队的作品Borderless运用了数字互动手段
图片来自Team Lab网站 歌声合成技术 让我们听到机器在唱歌 ![]() Cryton Future Media公司运用Vocaloid合成程序软件
打造的虚拟歌姬形象“初音未来”,也是第一个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图片来自网络 CG、全息投影技术 让传统表演重生 ![]() 新媒体艺术家真锅大度运用新技术,重新诠释了野村万斋的日本狂言舞作《三番叟》
野村万斋也与杉本博司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合作过《三番叟》 图片来自Rhizomatiks research 网站 但是, 我们总容易健忘, 忘了穿越历史剧情, 寻找类似表情, 体会祖宗们的心情, 尤其是当我们发现: 材料合成技术,终于让我们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现代烹饪技术,让食物变美食,口感不再粗犷, 预制件技术,让我们在玻璃摩天大楼里工作, 内燃机技术,让我们不靠马车却可“奔驰”, 计算机技术,让我们在“太空大战”里开飞机, 照相术,让我们“自拍”无须看肖像画家脸色, 电影技术,让我们在荧幕前对着冲过来的火车又惊又怕, 音乐录制技术,让我们把好曲儿带在身边 原来, 当我们讨论艺术与技术, 我们讨论的, 仍是衣食住行, 吃喝玩乐。 我们可能还不懂技术, 也能也还不懂艺术, 我们只是想“脑洞大开”, 我们只是再度狂欢。 我们一样无知、渺小、自负、迷茫。 (不同意?看 A: 摇滚酷热版) ![]() 她也热衷利用3D打印技术来造型 比约克Björk, Notget VR.拍摄:REWIND VR, 图片来源:Somerset Hou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