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上初中前,我要准备些什么?

 昵称60833094 2019-01-22
原创: 小九 康卓育儿 
导读:

午夜,

康康的手机屏突然闪亮,

是一条微信新消息的提醒。

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刚刚点开,

就感受到了绝望的气息

迎面扑来。

今天的倾诉者是一位母亲,

焦虑

令她彻夜未眠。

姓名:小九

爱好:跑步和追剧

日常:收纳和带娃,偶尔逛街看电影

寄语:不抛弃不放弃



周一本应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以为可以的岁月静好,被孩子打破了。由于未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造成孩子10点左右依旧在伏案书写。孩子爸爸提醒并规劝了几句便去睡觉了,而我还坚挺着。


又过了一会,孩子因为过度疲劳想休息一下,于是趴在桌上睡着啦。。。我再三提醒孩子希望她先去睡觉,第二天早上早起补写作业,但是孩子执意继续写作业。于是她趴一会写一会,其实都是在趴着睡觉,几乎没写。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了,在午夜12点左右,当我看到孩子还是未完成作业而是趴在桌上睡觉时,我彻底爆发了!


老母亲:

“你自己看看几点了。马上去睡觉,不要熬着了。”

”明天早上早一点叫醒你再写。”

“你为什么不听话!”

“刚才写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不抓紧时间?”

”你马上要陷入恶性循环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你要把全家推进深渊吗?都陪你熬着?”


女儿:

“你喊什么,我听得见。”

“我不睡觉,我能写完。”

“我才不早上写呢。”

“你别管我,你睡觉吧。”

“你别耽误我时间,我还要写作业呢。”


就这样,我嘶吼着并与孩子发生激烈地争执,但孩子依旧固执己见不去睡觉。我跑去叫醒孩子的爸爸并告诉他缘由,他起身跟我一起去找孩子并坐下来劝说她去睡觉。


孩子屈服了,她生气地去洗漱,上床准备睡觉后跟她的爸爸说:我不想学习了



这句话令孩子爸爸当场崩溃了。孩子睡下后,孩子爸爸过来跟我说,她已经厌学了,咱们明天要开个家庭会议。我同意并希望他可以把会议内容提前想好,因为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之后我们2个人因为焦虑都失眠了。


我直至凌晨4点左右才睡着。这期间,我发了4条微信,分别是发给孩子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康康老师和朋友。


发给班主任的内容是提前替孩子道歉可能需要延迟交作业并请求她能不能找孩子谈谈如何学习;发给数学老师的内容是提前替孩子道歉可能需要延迟交作业并请求他能不能多鼓励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对数学有抵触情绪了;给康康发了求助信息;给朋友发了不能参加第二天会议的道歉内容。


很幸运,周二天上午得到了大家的回应如下:班主任答应会找孩子约谈;数学老师也答应多鼓励孩子;康康主动提出可以给孩子提供一次咨询;朋友也谅解了我。看到这些回复我倍感欣慰。


之后又跟几个朋友倾诉了几句心里的苦闷与焦虑,他们也是想方设法地安慰了我。为了转移注意力,排解内心淤积的焦虑,我看了一会视频但是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就这样哭着哭着。。。睡着啦。。。



孩子晚上下学回来,我又找她沟通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她提出自己去找班主任聊一聊。我当时还是有些许的安慰。孩子刷完碗后,我提出她可以不用练习英语口语的朗读,直接去写作业因为要补昨天的作业。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她坚持要练习完再写作业。我心想,厌学的孩子应该不这样吧。于是马上肯定了她的这个决定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当天晚上她很努力地在11点前完成了当天作业和昨天未完成的作业。


周三下学后,班主任找孩子谈了时间管理,名人励志故事并苦口婆心地说了一些学习方法。我特别感激能遇到这么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给予我们和孩子这么多的帮助。孩子自己总结了一下这次约谈的感悟,她说:自律。


我马上回应了她,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帮她达到目标。我们全家的气氛和心情都缓和了一些,虽然当天她还是很晚完成的作业,但是没有嘶吼没有责备,而是理解与宽容。


不堪回首的这三天,本以为老师跟孩子谈过之后她能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周四,孩子依旧各种不紧不慢,作业时间再次拖延至12点。。。这也再次导致全家集体沦陷了。


就这样拉锯着到了周末,孩子爸爸再次跟孩子恳谈,并提出各种要求,希望能有所改善。因为我们是不会放弃的。


备注:我的女儿今年12岁上初中一年级。


读完小九的故事,情商馆的健康心理专家--康康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思路。 

1、不轻易下结论说厌学,因为厌学的范围太大,很轻松地就概括了孩子学习效率不高、不爱学习的所有问题,简单地说,是一种自我懒惰的总结。


2、对于孩子一直磨时间的数学一科来分析,会比分析总体学习问题更来得直接:不想,不能,不敢。这三方面背后的原因,也许连当事人都弄不清楚,别人怎么能轻而易举的下判断呢?


3、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即使是这样,我们都要“装糊涂”——假装孩子不是厌学,而努力和孩子共同承担情绪困扰。这是为了在情绪上,先让孩子意识到,在数学上的感受,原来不是她一个人的感受,是共性的,是有很多方法能走出深陷泥潭的那个状态的。


4、所以,单单鼓励和教方法,解决不了长远问题,还是从具体的一个学科入手,跟孩子一起讨论“不想、不能、不敢”背后的真实感受,一般来说,孩子学习的志趣不高,是体验不到挑战后的开心的。


5、具体分析:

不想:要么是从旁人获知,要么是自己判断:自己在这一科上不是这块料、偏科、天赋不够,所以,对于挑战和进步,想都不想。


不能:基础知识都理解,当新问题需要两到三个基础知识共同来解决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不敢:不熟练用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失败次数太多造成的,甚至因为马虎次数多,感受到更多自责。


6、让孩子明确问题根源,不是教导,不是指导,是引导,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认知,不怕慢,不怕拐弯儿多,就怕家长急于解决问题,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向来都是千滚的豆腐,美味需要长久,却是那么怕摔一下。


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后,家长多为孩子准备的是,新文具和新书包,新衣和新鞋,然而却往往容易忽略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做好了升初中的准备备。康康建议,用孩子接受度比较高的“聊一聊”,“猜一猜”的小窍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轻松完成小升初的心理建设:


康康的建议

1、关于节奏:

让孩子自己对初中生活有个预期,学习与生活的节奏都会加快,要引导孩子了解并帮助他们提高生活与学习的效率;


2、关于学习:

初中后学习科目陡然增多,需要让他们全面了解学科内容并帮助孩子统筹安排进行预习与复习,日常的作业与拓展课外知识等;


3、关于身边人的变化:

初中班级里的人完全都是陌生人,鼓励孩子多观察和多交新朋友,了解孩子对老师的看法等,从而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在升入初中前,做好这几点的心理准备,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平稳的过渡小升初,同时为以后的初中生活做好铺垫。

康康简历


康康,原台湾慈济中学老师,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健康咨询师高级,家庭情商教育体系创导人。

担任北京卫视少儿成长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第一季辅导员。

CCTV5大型校园体育公益类节目“你达标了吗”大家长角色。

蜻蜓FM康康Radio历史情商课程“从中国历史里寻找那些高情商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