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貌似写的有些浅薄了,阅读量不是太高。本来这个小系列就打算做个简单知识普及,没打算写深了。既然挖了财务报表粉饰的坑,那么就继续把坑给填了吧。上一篇主要讲了利润表的粉饰手法,这篇就讲资产负债表吧。至于第三大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一般没法粉饰,会看现金流量表的高手们一般都能对着现金流量表把粉饰财报的套路一一拆穿,这套武功以后有机会另外开篇幅再详解,今天小E这篇只为草草填个坑,已经放弃阅读量指标了。 (图为小E于2018年12月31日晚摄于香港的太平山山顶;配的歌曲是后街男孩的最新单曲,小时候买过后街的磁带,满满的回忆) 接上一篇新手董秘和资深董秘的对话 新手董秘:“X总啊,你说了利润表的粉饰方法,那资产负债表又能怎么玩呢?” 资深董秘:“资产负债表嘛,最好做手脚的就是应收账款了呗!” 新手董秘:“应收账款我知道,就是打欠条,你给了买方货物,但是买方还没有给你付钱,财务就把这个记在了应收账款。” 资深董秘:“你说的没错。会计在做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也就是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不是当你收到或者付出钱的时候确认,而是在收入和支出权责实际发生的时候确认。这个基本的会计准则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审计师分分钟给你出具保留意见!这问题就严重了。就像雷东宝书记的口头禅,大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总能想出点别的门道来。比如,提前确认收入,以改善当期的营业额和利润。” 新手董秘:“您举个例子吧!怎样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资深董秘:“这里的提前确认是事件意义上的提前确认,而不是会计意义上的。打个比方,我的公司今年巨额亏损,眼看着还几天就会计期末了,这样亏损没法跟股东交代。于是我找了几个相熟的零售商或者是大客户,跟他们说:年底啦清仓大甩卖啦,只要你今天签单收货,五折五折,一律五折。这么一来,图便宜的客户们蜂拥而至,签了一大堆单子。签单当然不等于立马付钱,这就产生了巨额应收账款。而这个应收账款是在本年度会计期间确认的,所以算当期收入。本来亏损的报表,噌的一下多了一大笔营业收入,神奇的扭亏为盈了。至于五折是不是明年会亏得底裤都没了,明年再说明年的事儿呗!这招最常用于公司IPO之前,或者各种公司的期末。不过,这种做法也不是完全看不出来。当你看到报表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应收账款对比中期报告激增,二是毛利率和同业相比低的异常的时候,就要留个心眼了,是不是公司为了业绩搞了许多短视的应收账款。这种短视的应收账款就像一次性的兴奋剂,虽然当下的确有效,但过了药劲儿立马原形毕露。” 新手董秘:“这么做还是有副作用的。你承诺的低折扣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尝了低折扣甜头的客户可能会在明年要求更低的折扣。“ 资深董秘:”这么做还算只是粉饰,没有财务造假。有的公司财务造假也是利用应收账款这个科目,因为虚假的客户,虚假的单据,最后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确认了收入以后,就一直挂着应收账款,一直到烂账。 刚跟你说的这些玩法其实都不算高端,真正的财务老司机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的招数合理、合法、合规地给你凭空变出上亿利润。上市公司最爱玩的会计估计变更就是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的会计估计变更和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估计变更。 这个套路背后的逻辑,用隔壁老王的故事来总结:隔壁老王欠我10元,本来今年应该计提3元的坏账准备,但是到了今年年底,我预计老王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变高,于是,将原来的3元改为1元。这样,今年利润就增加了2元。 这个套路厉害,而且风险小。会计,是一门魔术,也是一门艺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很多人为自由裁量的空间。会计估计就是其中最有效、最不容易被监管盯上的一种。会计估计变更并不违规,所以很多财务老司机在使用,而且花样不断在更新迭代。更新迭代的2.0、3.0、4.0版本的高阶玩法等我哪天有空了再跟你讲。另外还可以玩研发费用资本化、存货少结转成本调节利润、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商誉减值等等手法。一下子讲不完,今天先到这里吧,以后慢慢讲。” 新手董秘:”那这部分猫腻应该从哪看呢?” 资深董秘:“善用财务报表附注呀,这些信息财务报表附注里面都有披露。今天真的就到这里,我先吃口饭,饿死了。” |
|
来自: 昵称58786575 > 《通过应收账款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