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述 学习是一种精神,乐于分享却是一种胸怀。把所学所知无私的分享与他人,与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这就是北京种植牙医联盟的宗旨。2019.北京种植牙医联盟年会刚刚落下帷幕,来自祖国大地五湖四海的联盟成员相聚一堂,大家相互交流种植技术,互相学习,开怀畅饮,联盟凝聚力更加强大了。 2012年3月,北京种植牙医联盟由梁光强组建,风风雨雨、历经坎坷联盟走进了崭新的第七个年头,联盟从名不见经传的松散的小组织,如今已经发展成全国知名的、种植大咖云集的大家庭。联盟成员之间不是互不熟知的普通网友、同行,而是相处的如同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几年前,刚刚加入我么大家庭的新成员有的只有几颗的种植量,而如今所有成员的年种植量都在四五百颗以上。 知道今年大家交流的核心是什么吗?竟然十之八九都是全口即刻负重,真为大家的进步感到高兴。 自己学习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与联盟家人交流,同时也更应该与广大的种植牙牙医同行交流分享,种植牙技术应该属于全体种植牙医生,应该属于全人类。 感谢给我提供平台的组织者,感谢耐心聆听我分享的同行老师们,是您们给了我机会,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尽情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授出去,让年轻有需求的种植牙爱好者少走弯路,更快的掌握这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要种植牙就要先拔牙,您确定您已经会拔牙了吗?为什么您拔了牙,过了两三个月了拔牙位还是一个坑? 如果做常规修复,如烤瓷桥、活动义齿这种情况自然无大碍,不会影响修复效果,但如果这个患者选择的是种植牙修复,您猜猜切开翻瓣后会是什么样子?拔牙窝里将依然被肉芽组织充填,种植牙手术将增加数倍的难度,患者将会承受更大的痛苦和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 外伤两周拔牙,三个月后外观上是不是挺好? 如果不是种植牙您会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样吗?为什么是这样子?拔牙窝里没骨头。 记得有位老师是这样讲的,他听学生汇报病例,说拔牙用了二十分钟,搔刮只用了两秒钟,老师马上就会责令学生请回患者重新搔刮。而当学生汇报用了两秒钟就将患牙拔了下来,然后用了二十分钟才将拔牙窝搔刮完毕,老师就会满意的说:你会拔牙了。大家觉得夸张吗?不!老师是一位种植界老前辈,他深知拔牙后搔刮对种植牙成功率的重要性。 大家都听老师讲过种植成功四大标准:1.植体经过愈合期发生很好的骨结合,无骨吸收。2.能正常修复,安装修复体,正常行使功能。3.美观上患者接受。4.永久的使用寿命,良好的牙周环境。这四个标准中前两个很容易实现,后两者难度要大得多。于是很多老师二期修复前会做一个看似高大上的手术:角化龈移植,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患者痛苦(二次手术)。对于下颌牙槽嵴缺乏附着龈的情况我们这样做没问题,但如果是上颌也需要这样吗?一次手术不行吗? 好,先看看我是如何拔牙的。 有老师问了:这样岂不更徒增了患者的痛苦?创伤这么大。我不这样认为,一次手术虽然创口有点大,但伤痛仅一次,总比二次再次制造受区和供区两个创口痛苦要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作为一名种植医生,不管患者将来是否选择在您这里种牙,我们在拔牙时都应该把未来种植位点给塑造、保存好,这是我们的责任。上图最后一张图片是拔牙后3周情况,没有出现传统拔牙后形成的凹坑,直接张平了,且满满的角化龈。 同一个患者,对侧拔牙3周后,另一侧也要拔除,四个月后种植。4,5三度松动,6劈裂牙。将后牙先行分根再逐个根拔除,拔牙难度减小,更重要的是不会伤及周围骨组织。 大家看仔细了,这一侧我展示的过程比较详细。拔完牙后先不着急搔刮,首先用手术刀用内斜切口将拔牙窝周围一圈大约1mm左右颜色发紫的龈缘切掉,然后搔刮拔牙窝,记住,搔刮必须彻底,肉芽一点不留,然后用咬骨铅夹住将拔牙窝内搔刮出的肉芽连同切下来的龈缘一起拽下来。 偌大的一个创口该如何关闭?直接咬一块纱布走?放一块凝胶海明再咬一块纱布?从颊侧垂直切口然后骨膜减张缝合创口?都不完美。看看我是怎么做的,设计好腭侧瓣大小,15号刀片半厚切进,不切透骨膜。 半厚瓣分离,厚度不小于1.5mm,记住是带蒂的半厚瓣,蒂部厚度更不能小于1.5mm。 瓣的大小最好能完全封闭拔牙窝。 拔牙窝内放置凝胶海绵或胶原蛋白,吸收血液形成稳定血凝块,然后将腭侧带蒂转移瓣缝合固定于创口上。 左侧42天右侧21天口内照,拔牙窝已经张平,并且有足量的角化龈,其下面所覆盖的拔牙窝处于完全封闭无菌的环境,造就了最佳的、稳定的、不会被侵犯的成骨空间。 又过了一个月,大家看看角化龈是不是非常充足?将来种植还怕没有角化龈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即刻种植,即拔即种肯定会有软组织缺失,腭侧瓣转移也变化多样。就在今年,我听了有位老师的课,他也做类似的瓣转移,但他讲这种瓣都不会成活于受区,不久就会坏死,这种瓣的作用是暂时覆盖封闭创口,待它坏死吸收时,其下方的软组织就已经愈合了。我坚信他讲的有些武断,我认为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去做就会成活,类似的瓣转移我已经做了很多例了,似乎极少出现坏死的。庆幸我是后来才听他的课,否则到今天我也可能不敢去做。 看看,左图十天拆线了,右图是术后一个月,瓣儿是不是完美的张在这里了? 再给大家展示一个完整的病例。小姑娘22岁,真替他惋惜,好好的牙不小心劈两半了。 刚刚劈的,根尖没有炎症,正是即刻种植适应症。只是片子上就可以看到骨密度不是很好。 看看这牙劈的,真是好可惜,小姑娘一直问我能不能治治留着?哎!我也不舍得给你拔掉,但的确不能留了,还好你很幸运现在有种植牙技术了,可以让你恢复如初,不用担心。别忘了拔完牙先切炎性龈缘,再彻底搔刮。 不管是前牙还是前磨牙,植入位点都建议偏腭侧定位,可以充分利用腭侧骨板给植体提供初期稳定性,同时给颊侧预留了充足的成骨空间和软组织生长空间。由于骨密度不好,即便做了差级备洞,初期扭力还是不高,不适合直接安装愈合基台。植骨盖膜软组织必须要无张力严密封闭,文章开始的拔牙病例已经阐述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后期附着龈充足,为了不影响颊侧前庭沟形状,最佳选择就是腭侧带蒂瓣转移技术。下刀前一定要准确测量缺失部分的大小形态。 将瓣拉倒拔牙窝上方,正好封闭拔牙窝,且不会因为张力而弹开,这样才可以做到无张力缝合。 骨粉上面覆盖生物膜,生物膜的上面还建议再覆盖一张胶原蛋白膜,可吸收生物膜是不能暴露的。 暴露的供区可以用胶原蛋白等暂封,以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感。 术后10天拆线,角化龈瓣已经在新居安家,并健康的活了下来。 术后四个月,昔日伤痕已不见,牙槽嵴顶满满的角化龈,看着是不是很舒服? 颊侧没有做骨膜减张,前庭沟没有变浅。 安装愈合基台,对于愈合基台型号的选择很多老师不甚了解,在后牙位置往往也会选择较小直径的愈合基台,最终修复体会做成脑袋大脖子细的不正常解剖形态。所以要根据不同牙位选择不同大小直径的愈合基台。 为了保证技师能做出正确的解剖形态和逼真的外形,很多情况要制作个性化转移杆取模。所以要求医生要具备很好的修复基础。关于个性化转移杆制作在本文中就先不详细讲解了,后期会通过其他文章与大家分享。 修复体口内就位。刚好相机出了故障,照片为手机拍摄,清晰度欠佳,大家见谅。 正确的临床冠形态,协调的龈缘形态,充足的附着龈,合适的咬合关系。 大家看明白了么?拔牙简单吗?在没有种植牙时代,或许很多老师认为拔牙很简单,那时候不会过多考虑附着龈、角化龈的作用。而如今种牙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医生水平却良莠不齐,各层次医生对种植修复成功的标准界定又不一样,这是目前种植领域较担心的现象。这些知识和技术需要大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精髓。以后您就是种植牙医了,对拔牙的标准就应该提高了,为了种好牙、为了患者着想,往后我们一定要好好拔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