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衰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松影融雪 2019-01-2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目前可改善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药物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然而,流行病学的资料却显示,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并没有像临床试验做出的结果那样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患者在出院后自我管理不善,因此,指导心衰患者学会自我管理迫在眉睫。


1.严格遵医嘱服药


医师首先要为心衰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慢性心衰的主要治疗药物有:

①利尿剂: 合理配合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心衰的首选药,已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③β受体阻滞剂: 对抗交感神经,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且能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  

此外,还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地高辛、伊伐布雷定等。患者则需要严格依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严禁私自改变治疗方案;病情有变化时,及时门诊就诊。


2.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控制并密切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必要时就诊,注意控制体质量。同时,慢性患者应注意气候变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避免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


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 睡眠呼吸障碍,纵膈放射,心脏毒性药物包括麻黄、抗肿瘤药物;存在心脏瓣膜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时应早期积极治疗,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均是心衰的首要或参与原因。


3.运动康复


 ①对象的选择:

运动康复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而且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因为要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因此有一定风险,所以在训练前必须进行筛选,可以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危险分层标准筛选运动康复对象(表1)。

②目标心率:

传统运动目标心率是最大预测心率(HRmax)[HRmax=220-年龄(岁)]的65%-75%,即 65%-75% HRmax。但对于心房颤动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这一标准不能切实反映患者的运动强度。可用 Karvonen法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止心率)×运动强度+静止心率。运动强度从目标心率的40%开始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70%。


③主观感觉: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可以根据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Borg评分表(表2),建议患者的理想状态保持在12-16 分。

④运动时间和频率:

有氧运动一般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 min,然后进行放松运动,真正锻炼时间至少要达到15 min,且要达到目标心率,建议运动频率每周3-5次。

⑤运动时应密切监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者应立即终止运动:运动时自觉胸痛、呼吸困难、眩晕或诱发心绞痛;运动时心率>130次/min或心率较静息时心率增加或降低30次/min; 运动时血压>200/110 mmHg,收缩压升高>30 mmHg或下降>10mmHg;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 段下移≥0.1mV或抬高≥0.2mV;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4.生活方式干预


慢性心衰患者的日常饮食应特别注意,严格掌握食盐摄入量,每日摄入量在2-3g,对于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限制钠盐摄入量<2g/d。对于严重心衰使用利尿剂者,可适当放宽食盐摄入量。

对于营养不佳或热量消耗较多的患者应适度增加能量的摄入,以补充机体需求。对病情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1.5-2L/d; 液体潴留明显时,如:不能平卧、腿肿、3天内体重增加>2kg,应严格限水,及时就诊调整利尿剂用量。


5.心理调整


由于心衰病程长、预后差、长期服药、反复住院,且心衰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6.提高预警

①当出现如下情况时,要立即拨打120:

持续胸痛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严重且持续的呼吸困难;严重头晕或晕倒。


②当出现如下情况时要立即来医院就诊:

呼吸困难加重、体力明显下降;常因憋气而醒来,需要垫更多枕头才能入睡;持续的心跳加速,心悸症状恶化;体重迅速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