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格遵医嘱服药 医师首先要为心衰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慢性心衰的主要治疗药物有: ①利尿剂: 合理配合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心衰的首选药,已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③β受体阻滞剂: 对抗交感神经,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且能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 此外,还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地高辛、伊伐布雷定等。患者则需要严格依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严禁私自改变治疗方案;病情有变化时,及时门诊就诊。 2.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控制并密切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必要时就诊,注意控制体质量。同时,慢性患者应注意气候变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避免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 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 睡眠呼吸障碍,纵膈放射,心脏毒性药物包括麻黄、抗肿瘤药物;存在心脏瓣膜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时应早期积极治疗,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均是心衰的首要或参与原因。 3.运动康复 ①对象的选择: 运动康复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而且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因为要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因此有一定风险,所以在训练前必须进行筛选,可以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危险分层标准筛选运动康复对象(表1)。 ②目标心率: 传统运动目标心率是最大预测心率(HRmax)[HRmax=220-年龄(岁)]的65%-75%,即 65%-75% HRmax。但对于心房颤动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这一标准不能切实反映患者的运动强度。可用 Karvonen法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止心率)×运动强度+静止心率。运动强度从目标心率的40%开始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70%。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可以根据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Borg评分表(表2),建议患者的理想状态保持在12-16 分。 ④运动时间和频率: 有氧运动一般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 min,然后进行放松运动,真正锻炼时间至少要达到15 min,且要达到目标心率,建议运动频率每周3-5次。 ⑤运动时应密切监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者应立即终止运动:运动时自觉胸痛、呼吸困难、眩晕或诱发心绞痛;运动时心率>130次/min或心率较静息时心率增加或降低30次/min; 运动时血压>200/110 mmHg,收缩压升高>30 mmHg或下降>10mmHg;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 段下移≥0.1mV或抬高≥0.2mV;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4.生活方式干预 慢性心衰患者的日常饮食应特别注意,严格掌握食盐摄入量,每日摄入量在2-3g,对于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限制钠盐摄入量<2g/d。对于严重心衰使用利尿剂者,可适当放宽食盐摄入量。 对于营养不佳或热量消耗较多的患者应适度增加能量的摄入,以补充机体需求。对病情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1.5-2L/d; 液体潴留明显时,如:不能平卧、腿肿、3天内体重增加>2kg,应严格限水,及时就诊调整利尿剂用量。 5.心理调整 由于心衰病程长、预后差、长期服药、反复住院,且心衰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6.提高预警 ①当出现如下情况时,要立即拨打120: 持续胸痛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严重且持续的呼吸困难;严重头晕或晕倒。 ②当出现如下情况时要立即来医院就诊: 呼吸困难加重、体力明显下降;常因憋气而醒来,需要垫更多枕头才能入睡;持续的心跳加速,心悸症状恶化;体重迅速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