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山张海江:一个草根人的文化研究传奇经历

 建安视觉 2019-01-22
 
 
 
 
 
 磁山张海江:一个草根人的文化研究传奇经历

    磁山文化研究专家 、磁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磁山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海江
    小人物,大生活,走进直播间,你是主角,来讲述你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这个人感觉他就是一位特别朴实的农民,但是当我了解这个人之后,我发现他首先特别的有才,因为他写过很多的文章,出过书,办过报纸,他的文章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美国《公共科学馆综合》、《国家科学院刊》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报刊上面都发表过百余篇学术论文。出过《中华文明源.磁山文化探索与发现》磁山文化论文集,他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乡村学者走过大学讲堂的人。自学成材,数年潜心研究“磁山文化”,如今已达到一定水平。其优点,执着追求文物事业,全程参与“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建设,编写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布展大纲,参与策划设计“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内容,几年来打拼,对“磁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是“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离不开的难得人才。后来我觉得他特别努力,执着,他的人生也经历了很多波折,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1、请先和我们收音机前的朋友们打个招呼
    各位听众,大家下午好,我叫张海江,来自磁山文化博物馆
    张副馆长来自磁山文化博物馆,您是磁山人吗?
    我是磁山人,一名土生土长的磁山人
    从小就是在磁山长大是吗?
    对,我出生在磁山镇西万年村,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
    这么喜爱文学,喜爱写作,小时候就喜欢吗?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来读,五年级的时候写的作文在《小学生周刊》上就发表过。我不仅学业门门优秀,还最爱画画,画什么像什么,在全市书画大赛还获得过第一名呢。书画之外,我还最喜欢读书,小时候集会上的书,也被我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遍了,可以说书成了我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我爱看书,同学们给我起了好多外号:“书王”、“故事大王”,到周末的时候,同学们还缠着我讲故事,我就像大人似的,坐到讲台上一本正经地开讲,一讲就讲一下午,直说的同学们拍手喝彩。
    看来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啊,那后来呢?
    初中的时候我更加喜欢,可以说着迷,比如有时候我会骑自行车从上初中的伯延骑车到武安,去武安图书馆看书,附近几个学校图书馆几乎跑遍了,因为条件不好,买不起书,就拿笔记本把中外名著抄录下来,回去再看,光手抄笔记,积攒起来也有好几编织袋呢!
那时候也喜欢看书,也喜欢写东西是吧
     一直都喜欢,还记得那时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武安市举办的演讲比赛,我记得写的文章是《在青春成长的道路上》当时获得了第一名。
    初中就这么优秀,后来呢
    其实我也没那么优秀,虽然我很喜欢语文,但是我偏科比较严重,英语成绩不太好,所以后来考入了邯郸市职工中专学校,学的是财会专业,
    也不错了,那个时候讲究的是学一门学艺好就业,所以学了财会专业,
     对,但是虽然是学了财会专业,我发现我到中专以后,更加爱上了学习书画艺术,那时候,只要学校一放假,我就一个人来到邯郸工人文化宫,用零花钱买门票,听专家讲课,我对篆刻艺术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知,篆刻要比绘画、书法难度更大,但我没有退却,坚持掌握这一技能,我从地摊买来刻刀、篆刻字典、各种材质的石料;没有老师,我自己对照着字典,追本溯源、宏览百家、摹习经典,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字宝库,我用在书市上购买的大小石料,自学成才。
     中专毕业之后是不是就上班了?
    毕业之后就分配到武安市化肥厂,当时带着自己的人事档案资料报道,人事科的科长看过我的资料以后,问我,小伙子,看你还是文艺人才啊,现在办公室缺人,破格调你到办公室工作吧。
    这也不错啊,一工作就到办公室工作了,那得好好干了吧
    嗯,一定好好干,当时厂里的文艺汇演,车间的黑板报,广播站的新闻报道,厂里的各种总结报告,后来还为化肥厂办了厂报,叫《武化风采》。
    看来不管到那儿都离不开文学了,做得也是风声水起的。
    后来在2002年化肥厂破产了,没有办法,面临我们的只能是再就业。
    那会儿大环境就是那样,刘欢曾经唱过一首歌从头再来就是因为下岗再就业而创作的,那就是说,你下岗了
    对,下岗了,刚下岗的时候很迷茫,心情也很沉重,没办法还得养家糊口,当时在印刷厂做过美工,保险公司跑过业务,在亲戚的汽车店卖过轮胎,后来还在冶金矿山公司、城关派出所做过临时文书,可以说什么活都干过。
    可以说很多的70后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更多的70后给我们传递的却是坚强,永不服输的劲头。
    后来在一个小酒馆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2672采购部的主任安好卿主任,当时他也比较喜欢书画艺术,相谈甚欢,多喝了几杯之后,他介绍我去2672第二铸管部工作。大家可能知道,钢铁厂的工作很辛苦,炉前的工作环境有时会达到80多度,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业余时间写文学作品,发表在《新兴铸管》的报纸上。
    钢铁厂的工作环境确实比较辛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也是一种历炼,后来去了哪里
    后来在2003年春节的时候,我去给我的一位书画好友霍九桓拜年,当时霍九桓在磁山二街磁山党校档案室工作,来到磁山二街认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礼成书记,听着我的表述,申书记有伯乐爱护千里马的精神,善于发现、捕捉人才;理解、珍惜人才;恰当地使用、重用人才。这个时候,申书记耐心地征求了我的意见,做出了让我留在磁山工作的决定。调到磁山二街玻璃厂干起了会计工作,大概工作了不到半年,因为工作也比较突出,所以后来把我又调到磁山党校。
    到党校可能比原来在化肥厂或者钢铁厂更加直接的从事文职工作了是吧
    对,我是在磁山党校负责党建工作,在党校的工作这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这又是一个阔绰的平台,我不仅完成各项工作,我还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小说、杂文、散文、楹联等先后在200余家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我用自己的勤奋和追求向关爱、支持我的申书记交了一份最完整、最出色、最满意的答卷。
在党校了几年
    不到半年的时间,2004年9月因为磁山文化节的召开,建了一个磁山文化博物馆的新馆,磁山文化博物馆非常需要一位搞宣传,懂研究的人,把我调到了磁山文化博物馆工作,
    其实很多的朋友都知道磁山文化,磁山是粟谷的发祥地,黍的起源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鸡的最早养殖地,陶器最早制作地,早在8000多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承前启后的辉煌。
我觉得能把你调到磁山博物馆工作也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当时刚到那儿工作感觉怎么样
    压力比较大,对于文物方面我一点都不懂,两眼一么黑,学习,只有不停地学习才有出路。
也可以说是需要从头来学习了。
    是的,为了更深地熟知和掌握磁山文化的内涵,我一头扎在了浩瀚的文史堆里,深入学习磁山文化相关文史资料,从考古挖掘到文明进程,从原始文化艺术到寻踪探源、探秘;从农业起源认识到文化遗址的科学鉴定,我从一个磁山文化的初学热爱者成为一个引经据典、博古通今、通晓詺理的文史专家了。
对于我们来说,文物文化钻研很枯燥的,您要从头开始学习了。
     磁山文化,申书记是第一位奠基人和开创者,2004年,经我多方考察磁山遗址,走访周边实地,查阅考古资料,认定磁山文化遗址为——华夏第一都城,考论的得出,使申书记喜出望外,申书记当即决定,把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向海内外尽快公布。我带着饱含激情写就的新闻稿件,通过媒体第一时间公之于众, “农历最早发源地”“中国最早酿酒发源地”、“易文化的发源地”、“伏羲之都”、“最早针灸发源地”、“磁山文化与中国历法的形成”、“磁山与气象预测”、一篇篇文章相继诞生,如同一个个强烈的冲击破,在中国、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磁山文化遗址从出土发现至今已有46年光景。46年,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的申礼成书记身后发生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保护、开发磁山文化的故事。申礼成书记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老师,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磁山文化,有时候通宵达旦。申礼成书记工作繁忙,处理日常事务多。磁山文化时刻挂在他的心中,时常找我谈论他对磁山文化新的学术发现研究。申礼成书记每当看到有刊登磁山文化的刊物,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我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全力予以解决,消除其后顾之忧。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去省里、北京跑业务的急事。申礼成在关键时候把自己的车让给张海江使用,近十年来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许多许多,申礼成书记心中始终有磁山文化,永远关心磁山文化、呵护磁山文化。

     哎,说起文物,张馆长,我听说在07年的时候,在磁山发现了一块古玉,是吗?
     2007年10月,中科院、社科院联合考察组到磁山遗址进行古气候研究、环境考古。在位于1号窖穴的断崖前,发现有一有棱有角,四边整齐的块状物露出崖壁,大家用瓶装纯净水简单冲洗了一下,一块一万年前的古玉呈现在众人面前,当时在场的我说:“这块玉石有明显人工雕凿的痕迹,首先排除了天然形成的可能,应为人工制成,后经过中科院的专家对这块玉石取样分析后,认定这块古玉的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人工古玉石,是上古先民追求美,雕刻最早的装饰艺术品。其发现报道先后在《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外文化交流》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引起国内外专家对磁山文化关注。
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听说你还获得过很多奖
     2011年10月,鉴于我在磁山文化研究专业领域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决定授予我“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最佳成就奖”;文化人物杂志社、中国文化学会等部门,特别授予我百名“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最高荣誉称号。其书画作品在国内、国际书画展赛中获奖60余次,入编书画典籍80余部,应邀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巴西等地区和国家展出。
这次受邀参加这次《我是主角》栏目,我感到荣辛和高兴,特意为心悦带来我写的“我是主角”书法作品,对心悦表示感谢,祝愿934《我是主角》栏目越办越好,办出一流水平,武安特色。
      22、这么多年,你对磁山文化研究成果颇丰,最有影响的是那些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关于磁山文化与中国农历的历史渊源,我和磁山二街党委书记申礼成十余年来不断挖掘研究,相继在国内学术报刊《中国文物报》、《学术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了《磁山——农历最早发源地》、《磁山文化与中国历法的形成》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业界引起了极大震动。去年以来,先后与中国气象局,中国24节气研究中心取得联系,申请武安磁山24节气之乡。申请信函先后邮寄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局长,中国24节气研究中心负责人。刘雅鸣局长亲自批复,召集专家论证,磁山是农历最早发源地之一,今后加大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认证,对我的前期工作予以肯定,今后加大磁山文化深入研究,早日为武安赢得了一张闪亮的文化旅游名片,二十四节气之乡——武安磁山,将会用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武安的经济发展。
    《磁山,中国最皁酿酒发源地》学术报告2004年率先在《中国文物报》,《华夏酒报》上发表,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并逐渐得到一直认可,编入《中国酒典》,高等教育教材《中国饮食文化》多部科研典集。并被丛台酒厂,永不分梨酒厂作为包装宣传:酒之源,粟之源等。
     23、说起磁山文化,我们都可以很骄傲的,他有很多的最早啊,“世界粟谷的最早种植地”,“黍的最早起源地”,“家鸡最早饲养地”,“核桃最早栽培地”,“酿酒最早发源地”,“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纺轮”

     23、有句话说得好,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获得这么多的奖,有没有要感谢的人。给你个机会说一下。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大力支持我的工作,还有我的妻子席延英,更是支持我的工作,对我无怨无悔。最重要感谢磁山二街党委书记申礼成,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关心和支持,他的恩情是一辈子难于报答的。
     24、听说你还去中国农业大学讲课了?
     去年的时候,10月10日,我应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郝晋珉教授邀请,为广大师生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郝晋珉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数名教授出席,百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我介绍了磁山文化,同学们对磁山文化有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和了解。
    最后郝晋珉教授对报告作了总结性发言,给予了我高度评价,指出我十四年来不懈努力对磁山文化宣传与研究,这次把磁山文化带入了农大校园,对宣传、弘扬、研究磁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草根农民学者撑起大文化。同时,鼓励在座师生对磁山文化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那今年呢,有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啊?
     今年以来,为扩大磁山文化的宣传力度,展示华夏文明、打造武安品牌、光大邯郸形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新媒体,微信,微博,电台,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手机百度,网易云读,搜狐,一点资讯等现代化网络传播,以不同形式宣传和展示磁山文化悠久的魅力。这种纵横交叉全面覆盖的宣传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得中外考古专家始终关注磁山文化,老百姓和知识分子、旅游爱好者等都从网络媒体上知道了磁山文化、明白了磁山文化、爱上磁山文化! 
      网络上发表磁山文化相关文章近400余篇,几乎每天有磁山文化宣传报道,有的文章阅读人数达万人之多,日阅读量还在上升,宣传到位,很好地向祖国各地游客展示了武安悠久灿烂的历史。
      把磁山文化研究成果走进“量天度地衡物经世”河北省度量衡文化展厅,其中开篇部分有远古时期的磁山文化与中国度量衡的起源。近十余年研究得出磁山文化与中国度量衡的起源有直接关系,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报刊上发表,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可。
     应邀出席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召开了“中国秦汉史暨石家庄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河北省历史学会主办,石家庄学院,石家庄宣传部承办。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韩国、日本、香港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100余人。是国内外高规格,高档次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我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进行了很好交流,并全文30余页大篇幅入编《中国秦汉史暨石家庄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对弘扬宣传磁山文化将起到推动作用。 
    26、这么多年一直喜爱着文学事业,也经历过很多的波折困苦,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可能电波那端也有很多喜欢文学的朋友们,有没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
      一个人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幸福的,但要做点成就并不容易,这需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7、从爱好文学,到文化文物的工作,这么多年以来,有没有什么感想?
      我在磁山文化博物馆,集宣传研究、导游和日常管理于一身,十四年坚守,十四年耕耘,十四年奉献,历经两届磁山文化节,以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为家,以弘扬磁山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为荣,夜以继日在所不惜,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磁山文化是我的挚爱,是我的一生追求,更是我的生命。在今后工作中,把我的生命以及生命的所有都化作工作动力,不遗余力地为磁山文化奉献我的今生今世。
收音机前的听众可以随时去磁山文化博物馆找我,我会带着大家一起领略我们武安磁山的文化。
      张海江,就像一个粗大的草根,默默无闻地扎在磁山这块拥有万年历史的土地上,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滋润着,或许,人们忘却他——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但我们相信,人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个草根人的传奇,不会忘记这个草根人撑起中华大文化的传奇。

再见
各位朋友们,再见,预祝各位听众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合家欢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