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直接让我们了解了五行识我、识人的具体方法,这篇内容还是有必要让我们了解一下五行的基础内容。 五行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逐渐发觉宇宙万物会按照一定规律不断转化及演变。起初,他们用阴阳的逻辑解释这些事物,其后,这些解释逐渐发展为另一套新的理论,这套理论称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通过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这套理论认为万事万物可分为五个类别,称为五行,每一个类别都有各自的特征及性质,五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今天五行学说仍然被用作为归纳事物的工具及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 五行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被创造,发明五行学术传说距今1.5万年,具体是谁众说纷纭,已经无法考证。记载文字研究五行有3000年时间。五行一直被广泛地用于军事、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预测等方面。最早使用见于战国阴阳家。可见这门学术到今天,经过时间与实践的验证,已经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体系。 尚书 五行一词,从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中讲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国语 《国语·郑语》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以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把生、克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 黄帝内经 就在这个时期,《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到这里五行学说体系基本确立。后世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发展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五行学说。 五行 五行与地理五行与方位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与天文二十八星宿图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木星),火曰荧惑星(火星),土曰镇星(土星),金曰太白星(金星),水曰辰星(水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 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归藏当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炎上当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草木萌芽生长,正当木气生发当令,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以示秋天萧杀之气当令,万物老凋零,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稼穑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终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行与北斗七星(九星)北斗九星 北斗七星也叫大熊座,其七星的命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北斗实为九星,只不过是“七现二隐”,即七颗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两颗则是隐藏起来的另外两颗星命名为洞明星、隐元星。北斗九星中国古代分别称为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小熊星座的排列,与北斗星相似,但其亮度比不上北斗星。小熊星座中的斗柄的最末一颗星叫北极星,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转,地轴指向北极星,于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就都绕着北极星在转了。在地球上观测北斗星的斗柄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转动,4分钟转一度,即是1个小时15度,一天转动一圈。北斗星在四季中也是规律的运行,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基础时间历法就有此而来。三元九运中每一运的二十年由哪颗星主事,即以二十年作为一运,由北斗九星轮流掌管。以此为基础,通过三元九运与洛书九宫、北斗九星、以及九气间的有机结合,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时”与“空”统一,九星也有其五行属性。 五行与季节一年四季可细分为五种气场,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春天属木,代表气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有生发之象。 夏天属火,代表气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炎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 长夏属土,长夏是四季交替之间的一段过度期,是农作物种植与收割的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大地一片萧杀之气,秋季树叶凋零、寒气初现、咄咄逼人,气氛严酷。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归藏,为春天的到来蓄积能量。 五行与时间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称之为农历、阴历。它以立春为岁首,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五行与天干地支、生肖 中国古代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过漫长时期的观测,发现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转规律与地球上的自然和人事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规律性联系。 除了对年的干支历,还纪录了三元九运时间的运行规律,总共是180年。而这三元,又分成上元,中元,下元。一元60年,正好一个甲子。一个甲子再分为三个运,每运为二十年,即上元是一运、二运、三运,中元四运、五运、六运,下元七运、八运、九运。三元九运是中国划分大时间的方法,自古便记载于黄历上,并结合干支历使用。 三元九运 干支历以年按五行来说:2017年丁酉年,属金 2018年戊戌年,属土 2019年己亥年,属水 干支历以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月属木,为春季; 巳、午、月属火,为夏季; 申、酉、月属金,为秋季; 亥、子、月属水,为冬季; 辰、未、戌、丑月属土,为四季最后一个月。 干支历以日按五行来说:例如: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为甲寅日,此日属木。今天的日本还保留着这种纪日方式,星期日即日曜日(にちようび→nichiyoubi)、星期一即月曜日(げつようび→getuyoubi)、星期二即火曜日(かようび→kayoubi)、星期三即水曜日(すいようび→suiyoubi)、星期四即木曜日(もくようび→mokuyoubi)、星期五即金曜日(きんようび→kinnyoubi)、星期六即土曜日(どようび→doyoubi)。 干支以时与五行来说:23 ─1点 子时(水)1 ─3点 丑时(土)3 ─5 点 寅时(木)5 ─7点 卯时(木)7 ─9 点 辰时(土)9 ─11点巳时(火)11 ─13点 午时(火)13 ─15点未时(土)1 5─17点 申时(金)17 ─19点酉时(金)19─21点戌时 (土)21─23点 亥时(水) 五行与节气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接地气于辰(清明),气衰而入墓(小暑),世人哀之,故以气入土(清明),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分别为木、火、金、水气产生变化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行与中医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萧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归属于水。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五行与河图洛书传说,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通晓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河图的原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 河图歌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即: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洛书 洛书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在中央 八卦九宫 五行与色彩:五行属金的色彩:白色系、金色系 古语称白色系色彩为: 古语称金色系色彩为: 五行属木的色彩:青色系、绿色系 古语称青色系色彩为: 古语称绿色系色彩为: 五行属水的色彩:黑色系、蓝色系 古语称黑色系色彩为: 古语称蓝色系色彩为: 五行属火的色彩:红色、紫色 古语称红色系色彩为: 古语称紫色系色彩为: 五行土属性的色彩:黄色、咖啡色 古语称黄色系色彩为: 古语称咖啡色系色彩为: 五行与形状:金形—半圆形、圆形、弧形。 木形—长方形、L形、线型。 水形—波浪形、曲线、梅花形 火形—锯齿状、三角形、尖形物、星状。 土形—方形、井字形。 下面内容是如何来判断五行状态的基本方法 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生克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五行在四时中的强弱变化世上一切事物都与五行有关,但能量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也有强势有弱势,被称为“旺、相、休、囚、死”。 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旺:旺盛,一个季节中的力量最强大的时侯。 相:辅佐,处于旺的属性所生旺时的现象,就处于相,譬如春天木旺,木生火,所以春天火为相。 休:休息,兴旺最旺属性的是处于休,以春天为例,水生木,所以春天水为休。 四:衰落,克最旺盛属性的此时就处于囚,譬如金克木,所以春天金为囚。 死:克制,旺属性所克制的对象就处于死,木克土,所以春天土为死。 五行旺衰 五行与十二长生十二长生是中华民族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来表示命运的旺衰之势。即五行的十二种运势,称十二运为十二长生,是以起首之“长生”代表整个十二运。描述了“生老病死”的一生,也用来比喻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整个过程。 十二运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五行十二长生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知知道: 五行生克不仅简单的生克关系,还有此消彼长之状态A.火赖木生,但木多火炽;土赖火生,但火多土焦;金赖土生,但土多金埋;水赖金生,但金多水浊;木赖水生,但水多木漂。 B.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C.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放上其焰;强土得金,防止其害;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D.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E.金衰遇火,必见消融;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到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了一下五行的相关内容。下篇将进入企业篇,看看企业中的五行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