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唤双向的思念

 酷媒介 2019-01-22

           ——看《啥是佩奇》想到的

                                        逄春阶

       中医说,则不,痛则不通。身体如此,心灵是不是也如此?

       年关将近,回不回家,又纠结在游子心头。这时,《啥是佩奇》的短视频瞬间走红网络。我孤陋寡闻,还真不知道佩奇,我以为是电影演员刘佩琦呢。赶紧补课,《啥是佩奇》?是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推出的一款营销视频。

        故事情节很简单,李玉宝眼瞅三岁孙子要回村过节,却难为坏了,孩子想要一个佩奇,可啥是佩奇?一头雾水的他借村里的喇叭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是直播网站性感女主播,有人拿出同名洗洁精,还有人说是棋牌的一种。其实,佩奇是一个儿童玩具小红猪。兜兜转转,懵懵懂懂,最后李玉宝用鼓风机自制了一个“佩奇”。《啥是佩奇》短片讲的,说白了,就是爷爷日夜盼孙子回家。短视频点中了大家的情感之穴,拨动了敏感的心弦。那个穴位、那根心弦,就是扯不断的亲情。

        回家,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现在交通发达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说不容易,是你即使回家了,只是身回家了,心没回家。何以见得?我刚刚到福建采访,在飞机上碰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说,过年了,最大的心事,就是盼子孙回家。回倒是回了,可是,吃完饭,大家都低着头看手机,玩手机,儿子不理我,孙子也不理我。这是回的哪门子家啊。心不回家,这叫回家吗?

      《啥是佩奇》的思念是单向的,是爷爷苦苦地盼着孙子回家。可是孙子呢,牵挂着佩奇,孙子跟爷爷的感情好像仅限于此。爷爷奶奶不过是苦苦的“单相思”。造成单向思念的原因是,年轻的父母,有意无意地,不让孩子接触老一辈。

       农村有句老话,孩子怎么养,怎么长,跟谁近,就跟谁亲。孩子从小就是你伺候,你抚养,自然就对你亲近。现在年轻的父母,好多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跟爷爷奶奶接近,有的是嫌爷爷奶奶脏,有的是嫌爷爷奶奶土,要把孩子给带坏了,吃坏了。等等。我就采访过一个老人,她说,我一人带着六个孩子,都长大成人,考上了大学。怎么现在看孙子,儿媳妇觉得我不会看孩子了?孙子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让动。孩子哪有这么娇气?这是好多农村的爷爷奶奶的困惑。当然从卫生角度考虑,爷爷奶奶这老一辈的育儿经验是过时了,但是老辈传下来的好多经验充满了智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没有被污染的)能给孩子带来阳气。在中医理念中有“地气”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不适时,大地能够滋养甚至疗愈我们的身体。我记得,自己玩捉迷藏,手指划出了血,随便从地上摁一点细土,就没事了,也没觉得会有破伤风之类的风险。当然,我们当时是散养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风险。也没觉得会得破伤风。孩子喜欢在地上玩土、玩沙、玩泥巴,甚至滚一身泥,像个泥猴。都是与大自然的亲近,是接“地气”的最好方式。很遗憾,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就是要切断孩子跟泥土的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干干净净。现在流行的各种育儿理念,有些值得纠正。

       当然,老年人带孩子也有个弱点,那就是隔辈亲带来的溺爱。话说回来,小小的“溺爱”,恰恰就是晚辈思念的酵母。回想起我小时候,那些温暖的记忆,都有溺爱的成分,想起我的祖母、外祖母对我的溺爱。

       亲情需要维系,双向的思念,才是健康的思念,正常的思念。双向思念,需要双向发力,需要亲近,而不是绝缘。

        当然,单向的思念,也是美好的思念。只要有思念,有牵挂,人间就有温暖,就有希望。

                                                     2019年1月19日晨写于福建上杭梅花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