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人群指标与病理 1、定义指标: 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正常:收缩压<120mmHg 舒张压<80mmHg 收缩压>160mmHg是个危险标志,都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只有舒张压降低至<80mmHg以下才能减少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 2、早期病理症状表现: 血管收缩、细胞钠潴留吸水增大、血管血栓物增多是高血压直接因素,早期表现: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随着病情延程,有肢体麻木、夜尿增多、胸闷等。
二、形成原因和因素 1、家族史和遗传风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表明,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相结合对于人类高血压发生有重大作用。
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妇女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男性。
(烤鳗富含钙、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能软化血管) 2、营养相关的风险因素: 酒精和血管功能,虽然地中海膳食模式,适量的红酒能够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但研究表明,每天喝白酒超过60ml,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 肥胖; 钠摄入,研究表明,高能量、高脂肪、高钠的膳食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钾,人体钾耗竭会导致钠潴留和血压上升; 钙和镁,补充钙能提高钙吸收率并能有效降压,静脉输硫酸镁能降压,但食物补镁未证明有用。 电解质失衡;
(建议高血压人群每周使用土鸡蛋3-4个) 3、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
4、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和膳食防治相结合 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诊断指导下进行,依据不同病理主要是:血管扩张剂、交感神经系统降压药、利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 三、膳食营养防治是治疗高血压的根本措施 高血压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慢性病。2017年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7亿,是人类健康大敌,并成为中国普通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与所有慢性病防治一样,膳食营养防治是最根本措施。 1、控制能量摄入,尽量达到标准体重。 2、应以低脂肪(供能比25%)、适量的碳水化合物(50-60%)的膳食。建议烹饪油用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等;胆固醇摄入量小于300mg/天 3、高膳食纤维食物,多吃笋干、蔬菜、水果、红薯类。
(笋干富含优质的膳食纤维) 4、低盐食物,食盐摄入量一天6g以下。 5、增加大豆食物的摄入。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于控制血脂。 6、补充叶酸400-800微克/天,吡哆醇(维生素B2)2-4毫克/天,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豆类和葵花子油中维生素B6,猪肝B2含量较多。 菠菜、西红柿、小白菜、猪肝叶酸含量丰富。 7、补充烟酸(维生素pp)20mg/天,维生素C100mg/天,以降低血脂。福建番鸭,香菇、花生、鸡肉等含量较多。 (福建番鸭富含烟酸对心脑血管有防治作用) 四、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坚持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是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生活方式。 正常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要昂首挺胸收腹走路8000步。
陈友建(一级营养师) 2018.0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