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文化心理特性及文学特色之巨大差异 (一)

 信圣人不如信己 2019-01-23
    

第一节  西方人之鹰型文化心理特性及其客体文学特色

 

人文文化有国界,有民族性,带有民族特色,乃因其为各民族所独特创造之精神产物,深深植根于民族种性中,深深植根于民族或种族之文化心理特性中。

一  西方人之文化心理,具显著分工性、结晶性和客体观照性特征

首先,西方人之文化心理,具显著分工性,率为情感同理智分流,情感、记忆、想象、思维各司其职而互不干涉;虽亦有合作,然更重分工,尤擅长单一纯想象和单一纯思维。

古希腊人极早研究和界分出艺术与科学之不同性质,极早研究和界分出想象与思维之不同意识过程,决非偶然。古希腊荷马史诗和悲剧、喜剧作为欧洲文学两大源头,古希腊神话之丰富、详细和完整远超过中国,都标志其纯想象早有高度發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西元前384—前322年)创立古代科学理论,还提出极限、无穷数、力之合成等数学和物理概念,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得(西元前287——前212年)發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發明阿基米得幾何学,则标志西方人早即高度發展纯思维。在西方人头脑中,想象和思维二者界限分明,互不混淆,有其明确分工。

其次,西方人之文化心理,表现出显著结晶性特征。

惟其具有分工性文化心理(想象则可详描细写,虚构人物;思维则可逻辑分析,精细如髪;记忆则可时地准确,纪实如印;情感则可强烈释放,袒露无馀),故能专一而不被调和,刚进而不事迂回,易成形为固态结晶——如同刚性钻头,易于强硬钻进客观世界某一侧面,获得对客体之结晶性明晰认识。

再次,西方人之文化心理,表现出显著客体观照性特征。

惟其具有分工而结晶之文化心理,故在意识方向上势必首重对客体之观照,执著于认识外物,注重于外物之观察、客观趋势之分析和客观效果之验证,首重外形而後及于内质,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和功利,从而表现出强烈之客体观照性特征。

此种分工性、结晶性、客体观照性文化心理,带有明显後天之人为形态,不是天人合一,而是物我有别,主客分明,倾向功利主义、扩张主义和利用自然,在精神和物质关系上总是物质优先。

西方人此种文化心理特性,可称之为“鹰型文化心理”。鹰之能力可以分解:鹰眼具有冠绝万物之高空远视能力,鹰翼具有超越众禽之高空滑翔能力,鹰爪具有刚强卓越之抓捕撕裂能力,鹰嘴具有锋利可怕之啄食禽兽能力,都有明确分工和明确定型,是以鹰之能力具有鲜明分工性和结晶性。而且,鹰赖捕猎动物而生存,并非倚仗何种神通,而是主要依靠对客体之敏锐观察和准确判断,若一次搏击不中,便及时修正方向、路线、力度、速度与时机,再次搏击,求得成功,此亦分明表现鹰之能力具有客体观照性。


   阅读(21)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