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义(第28讲)

 凌云悟道 2019-01-23

教学内容:解读《道德经》第7173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领诵、朗读;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义理阐发。

教学重点: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自知自爱,不自见自贵;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一章

【原文】

不知上,不知知。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

  :识别、区别。  ②上:高、高明。  ③不知知:由不知到知。

④病:弊病。  ⑤病病:前一个“病”为动词,忧虑。后一个“病”为名词。

【译文】

知不知(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最聪明);
不知知(不知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这样就有缺点)。
夫唯病病(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
是以不病(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圣人不病(圣明之人没有缺点),
以其病病(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是以不病(所以说他们没有缺点)。

知道自己不懂得什么,那就最好;不知道自己懂得什么,那就是个问题。只要能把问题当做问题,就可以不出问题。圣人不出问题,就是因为他把问题当做问题,所以才不出问题。

【评析】

本章阐述自知之明是正确的认识方法,克服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知识浅薄,(不断进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不思进取)是错误的行为。只有知道自己的错误继而杜绝错误的产生,就会不出现错误。圣人不会出现错误,就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是错误的而杜绝错误的发生,所以就不会出现错误。

谦虚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向下是道的的德性,用于生活中也是一样,合乎‘道德’的行为,就是高尚的行为;反之,骄傲是‘自满’的行为,满则遭损。不合乎‘道’就是病态的、错误的行为。所以,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其能够以‘道’的理论,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慎独于心,杜绝错误在自己身上出现。

‘老子’在《道德经》前七十一章给了我们进行了道、德的理论教育,这一章及以后章篇,是‘老子’在道德理论的基础上,举例分析讲解人世间种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以及应对的办法。所以既是道德理论在生活中的普及,又是生活中的方法论的教育。由此可知《道德经》的高深和玄妙,它不仅涵盖我们的精神生活,同样涵盖我们的世间活动。再次体现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的事实。再次给予了‘道博大精深’的探悟之路。

真正的‘知’是道德的大智慧的知,睿智所照,神明洞彻,自然而知。如明镜无尘,如止水无波,物来毕照,无丝毫变动,这是真知。所以慧照之知,能知人所不知,是最上等的;以揣摩臆度,强迫不知以为知,幸而偶中,这是矫情之知,实为大患。只有明白强知的毛病是一种危害,就不会再出错了。圣人没有危害,因为圣人懂得‘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避免了危害的产生。

慧而不用,智而若愚,自然心空似水,性朗如冰,一灵炯炯,照彻三千。这一章说明,有自知之明是人类认知的正确方法。

【学习札记】

圣贤明道为先知,有所不知当为实。不懂装懂是弊病,正视疾病对症治。

虚心好学明见识,恬淡自养不固执。高傲夸张实不智,自知之明贵有之。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不畏威:指不畏惧威压。大威:更大的威力或者可怕的事件。  ②狎:同“狭”,挤迫。居:日常生活。  ③厌(yà):阻塞。生:生路。   ④不厌(yàn):不嫌弃。  ⑤见(xiàn):显示、显露。  ⑥自贵:抬高自己。             ⑦彼:指自见、自贵。此:指自知、自爱。

【译文】

民不畏威(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胁),
则大威至(那么统治者的危机就会来临)。
无狭其所居(不要侵害人民生存的空间),
无厌其所生(不要搅乱人民正常的生活)。
夫唯不厌(惟有不引发人民厌恶),
是以不厌(人民自然不会厌恶你)。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
自知不自见(自知自明却不自以为高瞻远瞩),
自爱不自贵(自爱自尊却不自以为贵人一等)。
故去彼取此(所以去除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如果百姓不怕威吓,那么各种威吓(的作用)也就到了尽头。不要靠近百姓的居所,不要堵塞百姓的生路。正因为不去堵塞,所以才没有堵塞。因此(既然)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去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而不自居高贵,那就会抛弃“礼”而采取“道”和“德”。

【评析】

本章阐述统治者应自知自爱不自贵,不要悖理徇私、残暴欺民、酿祸致罪。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的威压的时候,那么,反于统治者的大威协就临头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的谋生之路。只有不去阻塞人民,才不会有出之于人民的反阻塞。因此,圣人但求自知,不去自我炫耀;但求自爱,不去自显高贵。所以要有所取舍。

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百姓造反,为了防止百姓造反,统治者无所不用其极。老子明确的指出: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其实是统治者逼迫老百姓造反的,当民众无以为生,生不如死的时候,就使得老百姓不畏惧威压。如果统治集团不残酷压迫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造反的,要想彻底的杜绝,那就要从统治者自身做起。作为统治者、管理者,不要轻易扰乱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抑制百姓谋生门路,不要把百姓压迫到无以为生的地步。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以为高贵。所以要舍弃自见、自贵,而保持自知、自爱,天底下自然也就没有压迫,也就不用担心有人反抗了。老子主张对待百姓必须宽厚,反对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自见、自贵的政治态度。因为凭借暴力手段,使人民群众无法生存下去,老百姓就会起义,就会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就会推翻他们。

老子的训诫“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对于有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护与被监护关系的人们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被领导者不愿意遵守领导者的意志,被管理者拒绝管理者的支配,被监护人不再接受监护人的监督保护,那么,问题和麻烦就来了。家庭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这一方面。这一章主要是从治国之道角度劝诫统治者,说明去欲知足是维护统治的方法。

【学习札记】

从女从戎字谓威,元首天威应可畏。民不畏威起反抗,统治阶级会失位。

自知自爱不自贵,民众拥护乐举推。残暴欺压逼民反,囚笼杀身咎其罪。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

①于:而。敢:冒犯、进犯。杀:死。  ②争:争斗。  ③繟(chǎn):舒缓、坦然。  ④天网:自然的联系。恢恢:广大。  ⑤疏:稀疏。失:漏失。

【译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违反天道的人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勇于不敢则活(勇于顺从自然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此两者(这两种不同的勇敢),
或利或害(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天之所恶(天也有它所厌恶的),
孰知其故(谁也不知这是什么缘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就是圣人也很难说明到底是什么原因)。
天之道(天道的规律):
不争而善胜(不与万物相争而善胜万物),
不言而善应(不与万物言语而善应万物),
不召而自来(不召万物而来而万物自来),
单然而善谋(它宽缓自然但却善于筹划)。
天网恢恢(天道就象一张巨大的网),
疏而不失(虽然疏松但却不失一切)。

勇气表现在“敢”上,就会杀身;勇气表现在“不敢”上,就有活路。这两种“勇”一个有利一个有害。天所厌恶的东西,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所以圣人做事总是往难里策划。天的规律,不竞争却多能取胜,不说话却多能应对,不待召请而自动到来,行动和缓却多能谋划。天就像一张宽大的网,虽然稀疏却仍能有所得。

【评析】

本章阐述天命可畏,报应昭然。教人顺天应人,不可强悍妄为。勇于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勇于不无所顾忌,则稳妥灵活。这两种方式有的得利,有的受害,自然环境所厌弃的,都有它自然的缘故。因此,圣人从事于任何事务都要作充分的审慎犹豫。最好的行进方式应是:不犟执抗争却善于取胜,不强颁立言却广有响应,不大声疾呼而人们却共赴其事,从容坦然却自有筹谋。完善的涵摄之网的覆盖范围无比广大,虽疏若无有,但没有事物从中漏失。

勇气加之冒昧就会进入搏杀的境界,虽有勇气但不冒昧就进入到了生存的境界。但这两种勇都有得利、得害的结果。所以没有人能知道天道所厌恶的是什么。自然的规律,是自然而然,是不争不抢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来到,坦然而善于筹策。天道之网宽阔广大,虽稀疏但没有漏失。

勇于敢者杀机四现,杀或被杀皆有可能,或功成名就,或降志辱身;或名垂青史,或身败名裂。而勇于不敢者虽生机无限,却或生得其所,或生不逢时;或生活快乐,或苟且偷生。所以勇敢与不勇敢虽是反义,但得到的结果却都有有利的一面,也都有有害的一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依道而行,天道运行有规律可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天下神器不可执,执者失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天地尊道贵德,惩恶扬善的方式、方法及因缘结果,是没有人能够知道的,就是圣人虽道法无边也不能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为天的道理,玄机无限。客观世界有其自身运作规则,所以有时不用争强能够获胜,不用言语应对自如,不用召唤而自来,这一切都是坦坦然然,井然有序的,好象上天幂幂中早已策划安排的一样。

天地无私,辅佐大道。道弥天下,尽晓尽知;善有善报,恶有恶还;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人处世要尊道贵德,要积德行善。无为是不可不为,不可有为,要万事求‘中’,不可有过;要相信道德的力量与玄妙,慎独处世修为,天地报应不期中自然而来。这一章老子讨论法治的问题,认为以法治国远不及以天道治国。

【学习札记】

勇敢不能擅妄为,敢于妄为祸常随。有所不为谓不敢,明哲保身是智慧。

不战而胜善指挥,不言而喻会应对。亡命之徒无忌惮,疏而不漏天网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