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 研究工作坊 诺亚研究工作坊 导语 2018年1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许可并公布频段,也预示了中国5G时代的来临。 早期的互联网从PC端逐渐向移动端转化,进而催生出消费型互联网的繁荣。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更多的是通过衣食住行来连接用户个体,人口红利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3G的普及,让互联网平台开始逐步下沉,也给予手机多功能化最大的契机。到4G时代,手机的主要功用已经变为游戏、社交、购物、视频和阅读,那么5G时代的来临,则预示着手机可以达成更多的目的。 5G时代,新一轮行业进化开启 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逐步见顶,消费型互联网开始向产业型互联网转型,工业、制造业开始加快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可以预见,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2020年-2035年期间,全球5G产业链投资额预计将达到约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约占30%。同时,根据德勤的预测数据,由5G技术驱动的全球行业应用将创造超12万亿的销售额。 通过新技术的引入,5G将促进用户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 5G与家居、医疗、汽车、教育、旅游等行业融合渗透,将深刻改变生活方式,带来远程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云桌面等新应用,为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 5G还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效率,给城市管理、照明、抄表、停车、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等行业带来新型智慧应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上看,5G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人类信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信息革命风暴。 5G的行业应用特点 在众多应用中,区别于之前的移动通信技术,我们认为,5G应用将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行业融合成为主流。5G技术的应用已经突破传统通信技术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通信模式。要发挥5G的潜力就需要加大力度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5G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扩散渗透,尽快孕育出新型产品和服务。 在文体娱乐方面,VR/AR 5G Cloud有望成为新的发展范式,通过5G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升画质分辨率,加快渲染和交互的处理速度,降低用户使用VR/AR眼镜的眩晕感,充分发挥浸入式体验。 在智慧城市方面,5G技术与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相结合,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形成“人—车—路—云”协同的智慧交通场景,最大限度挖掘网联汽车的潜力。 在医疗方面,5G的低延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音视频、医疗影像和触觉力反馈的融合,真正实现远程操作手术。 在智能工业方面,5G技术在工业数据采集和控制场景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5G网络控制来实现精准执行,确保工业设备的准确操作和较高的产品质量。 总而言之,5G的应用创新不能仅突出5G本身的技术优势,还要加快实现5G技术与业务产品的融合,推动行业整体创新发展。 第二、商业模式亟待重塑。在2G、3G时代,信息通信上下游企业分工较为明确,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重点负责管道业务,华为、中兴等企业重点负责设备业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负责终端业务。 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的分工模式被迅速打破。设备厂商开始将能力快速下沉,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成为智能终端的主要生产者。其他跨领域企业也对终端业务跃跃欲试,例如小米、苹果等企业早已经将业务扎根智能终端领域,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前期做增值业务的企业,也开始逐步向上游拓展,例如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积极布局云计算业务。运营商也不甘示弱,通过分公司、基地等形式拓展内容生产领域。 可以说传统分工模式已经随着技术的演进逐步瓦解,企业不但面临行业竞争,更要面临跨领域的闯入者。因此,创新型应用和技术不断突破原有规划和设想,传统的先规划设计网络,之后让应用适应网络架构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新模式、新业态在不断冲击传统的商业规划模式。 以微信为例,3G/4G时代的网络架构,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OTT应用的出现和普及,导致微信在快速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非但没有给运营商带来足够的收益,反而因为不断发送信令导致网络资源被极大占用。因此,传统的网络设计并不能适应新型产品和创新业务模式,从而导致运营商增量不增收。 在行业壁垒被逐步打破的趋势下,如何改变过去的商业模式,鼓励互联网应用研发、内容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网络架构的设计,推动应用与网络动态适配,推动网络标准的制定工作,成为5G时代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第三、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主战场。在消费型互联网逐步普及之后,产业互联网成为下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蓝海。大量物联网设备和工业设备将伴随5G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成为新的联网终端。 根据GSMA数据显示,2017-2025年间,工业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增长100.75亿,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60.49亿,授权低功耗广域网(LPWA)连接数将增长18.28亿。 2017年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69%的企业家认为一旦5G到来,企业服务会是最重要的营收来源。企业连接在物联网连接中所占比重将从2018年的41%攀升至2025年的55%。与此同时,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还需要跨过不少门槛,“标准化”则首当其冲。 在企业服务领域,每家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化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尽快统一工业通信的标准,使工业中各行各业的控制平台、软硬件平台实现标准化是5G能否在产业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关键。 资方重度参与,激发市场活力 根据德勤的报告,2017年以来,中国较为活跃的2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5G产业链大约进行200笔左右的投资。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对5G相关产业的投资以基础技术为主,其次是下游应用。 在细分方向上,人工智能、大数据、视觉技术是基础技术的投资热点,智慧出行和智慧医疗是下游应用的投资热点。由于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VC基金对中小型初创公司的投资是最活跃的。 资方的参与日益深厚,会为这个市场注入更多地创新力以及资源。展望未来,5G技术支持下AR/VR、工业机器人、无人机、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加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地革命。 end |
|
来自: bondtrader2015 >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