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宛平2008 2019-01-23

众所周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是一种习俗。然而,在明朝以前,春联都被称之为“桃符”。正式被称之为“春联”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的。相传,朱元璋十分对春联情有独钟,为了进行推广,他在每一年的除夕前都要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在门框上贴春联,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春联最早被称之为“桃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开始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到了两宋时期,“春联”虽然仍然称之为“桃符”,但是,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这一年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来了个微服私访,去街上察看贴春联的情况,看到一些写得好的有特色的春联,他都会赞叹不已。结果发现有一家却没有贴春联,很是气愤,于是询问原因,很快得知这家的户主是一位杀猪匠,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又因为年底杀猪忙,没有找人代写,所以空着没贴春联。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听说事出有因,朱元璋马上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亲自写了一幅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他继续私访去了。

结果打道回宫时,又路过这一家,见屠户家还是没有贴春贴,不由火冒三丈,质问这是怎么回事。

屠户恭敬地答道:“皇上亲自书写的春联贴在门外,我怕风吹雨淋,我把它贴到了中堂里,以后每天定当焚香供奉。”朱元璋走进里屋一看,果然看见自己题的春联悬挂在高堂上,很是高兴,当场重赏了屠户三百两银子。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也正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春联”的重视和大力推广,最终使得春联成为家家户户过年的“必选课”。

下面这个例子可见一斑。明翰林学士谢缙被称为神童,他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对面。这一年春节,曹尚书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而时谢缙家因为贫穷,好不冷落。谢缙望着曹尚书家的竹园里翠竹林,挥笔写了幅对联贴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曹尚书见了很不高兴,他认为谢家在嘲笑他不识诗书,于是命下人将满园翠竹都砍了半截。谢缙见状,马上在春联的末尾又各添了一个字,对联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大年初一,曹尚书出门一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叫人把竹林连根带泥统统刨掉。谢缙见了,在春联的下面又各加上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见了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把谢缙叫道府上相见。当谢缙来到时,曹府中门却不开。谢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当场气昏。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朱元璋为推广春联做出了贡献,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承继承了他的嗜好。每到春节时,精通书法的朱允炆都要挥毫泼墨,亲自写几副春联挂在宫廷里。然而,建文帝在位的时间太短,只当了4年皇帝,便于公元1402年被燕王朱棣篡位成功。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传说,建文帝并没有死于政变,而是从南京密道逃出后,为躲避追杀,过着隐名埋姓的生活。两年后,建文帝来到云南曲靖越州城,当时正好是寒冬腊月,建文帝顶风冒雪到达越州城时已是午夜时分,百姓多半已进入梦乡了,唯有城南的三清殿里还有木鱼敲打声,建文帝便到三清殿去投宿。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三清殿里的老主持年逾七旬,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每年都要替附近的居民免费赠送许多春联。建文帝投宿的这天晚上,他他正在灯下赶写民众过年贴的春联。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建文帝乔装成“流浪客”出现后,主持看他风尘满面,衣襟皆湿,忙让他进来围炉烤火。慧光毕竟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站着写字久了很吃力,只好写一会儿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建文帝见状,主动表示他可以来军民一致写。结果建文帝刚写了一联,主持上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就在我们这里出家修行人吧。  

朱元璋大年初一见屠户门前没春联,当即写一幅,屠户贴此处得重赏

就这样,建文帝在这里暂且安身下来。这样一来,附件村民写春联的事就全都由他代劳了。当然,这是传说,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