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集团为何要做医疗实体?该“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行业观点

 快乐飞翔wixa2m 2019-01-23



自2014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诞生,“医生集团”在国内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据统计,从2018年年初到11月初,10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近800家医生集团注册成立,如今医生集团的总数量已过千家。

 

随着医生集团的不断发展及市场推进,是否开设自己的线下医疗机构?由轻变重,是一个需要认真考量的决策,但与此同时,重资产,成本高,风险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医生集团如何落地?医生集团到底是以轻资产模式发展还是重资产模式发展?在“第三届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大会”上,国内知名医生集团创始人、医院管理者、医疗投资人等围绕医生集团的发展模式、运营机制以及瓶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丨刘思思


医生集团的“前世今生”

 

医生集团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按照欧美国家的“MedicalGroup”翻译而来,是多个医生组成的联盟或组织机构。医生集团其本质是医生执业的一种方式,即团体执业。

 

据悉,美国如今仅有5.6%的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有高达83%的医生加入“医生集团”,梅奥诊所、凯撒医疗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美国凯撒医疗集团

 

在国内,2014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诞生。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同年,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在政策上进行突破,给予了医生集团一个合法的身份。2016年3月8日,中国第一张带有“医生集团”字号的工商执照——“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正式诞生。这代表着医生集团可以名正言顺与医院合作,在深圳开发票、收取医疗服务费。


医生集团与医生自由执业的差异在于:医生个体自由执业基础支持比较薄弱,不能完全通过个体达成技术优势以及成熟的解决方案。

 

医生集团依靠强劲的市场运营和技术能力,可以汇集优质医生资源。平台医生有机会共享高值高科技设备;与保险公司谈判中,医生联合执业可以拥有更多主动权,获取更多保费收入;在医疗赔偿方面,医生集团可以在医疗责任险方面得到更多优惠;在收入分配方式上,医生集团也有更大的自主权,做大个体的收入。



“医生集团”资产该轻该重? 


所谓轻资产,在企业经营中是指那些固定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较低的企业,而固定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较大的,就叫重资产。放到医疗领域,轻资产往往指没有实体医疗机构的团体。医生集团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两三个医生联盟就可以组成一个医生集团进行行医。

 

在“第三届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大会”上,国内知名医生集团创始人、医院管理者、医疗投资人等围绕医生集团的发展模式、运营机制以及瓶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董法廷医生(冬雷脑科医生集团  联合创始人):我们为何从“轻”到“重”?

 

BDG(Brain Doctor Group)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是国内第一个脑科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于2018年投入建设“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医院地处大虹桥板块,预设床位数300张,将开设科室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心血管内科、ICU、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神经电生理、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等科室。

 

冬雷脑科医院为什么选择重资产模式、落地重资产?董法廷医生认为,“医生集团建立根据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资金问题、审批、人员等诸多问题。虽然转型重资产,成本高,风险大,但重资产很关键,决定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持久性。”

 

另外一个原因是,“冬雷脑科建立自己的脑科医院,是因为“优秀的(私立)医疗机构不多,能够供医生集团合作或者运营的更不多。”

 

林锋医生(博德嘉联创始人、董事长):“机场”与“航空公司”

 

作为国内第一家经过工商登记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2017年,博德嘉联医生集团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的新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新风天域集团为博德嘉联注资超过10亿元,成为其大股东,双方将共同在线下建立医院、诊所和日间手术室。

 

作为博德嘉联创始人、董事长,林锋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生集团还处于初级阶段。2015年后,中国的医生集团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医生集团数量大爆发,但与之对应的患者接纳程度和医生集团执业的基础设施却都没跟上。

 

“目前阶段有利于医生集团发展的生态并未形成,仍需要寻找多点执业平台。重资产化成了搭建适合医生集团落地平台的必然选择。”

 

林锋认为:“医生集团就如同飘在天空的云彩,怎样才会化作春雨落地?如果没有先行者汇集到足够资源,打造出医生集团落地的平台的话,医生集团没有发展之路,只能在天上飘”。

 

“可以用机场与航空公司”来比喻医疗机构与医生集团的关系:航空公司做大了,有足够的乘客,才可以落地,机场提供很好的地勤保障,每一个航空公司可以有差异地落地。同时指出医生集团应该用航母战斗群的思路进行布局,才能从外围走出去。


黄反之(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轻重结合”是趋势

 

作为医疗投资人,黄反之认为:在当下时代,医生群体正在逐渐转变为核心稀缺资源、变革的引领者和重要参与方以及潜在的未来整合者。医生集团的未来,将是由专科到全科、由区域到全国、由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由单纯“轻”模式或单纯“重”到“轻重结合”。

 

未来:马拉松赛道5公里

 

一个事实是,创业者总会在行业领域划分出不同赛道,医生集团也不例外。尽管不少医生集团纷纷铺设自营实体诊所、医院,但因为风险、成本等原因,也催生不少“拎包入驻”的共享医疗平台,比如企鹅杏仁诊所、华润医疗医生集团等等。

 

“如果医生集团的发展史是一场40几公里的马拉松,那么目前医生集团跑完了前5公里。很多(医生集团)前5公里已经消失了,5公里只是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在接受《新医100人》采访时说。

 

张强表示,政策、晋升、学术、患者资源、执业风险、法律法规,这些都是医生集团建设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人才。“医生集团中对于医生的筛选、培训体系以及目标引导等,归根到底都是未来人才战略的打造。”或者说,人才是未来最“重”的资产。



记者 | 刘思思

编辑 | 江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