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年期是“妇科三大癌症”的高发期!这些恶性肿瘤必须警惕!!!

 健康慢走 2019-01-23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

更年期就是一个噩梦

不仅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会发生变化

还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特别是妇科疾病

更是让人伤透脑筋




更年期来了,都有哪些表现?


相信很多人被说“你更年期到了”,都会暴跳如雷!“你才更年期呢!你全家都更年期!


其实,更年期是每个女性必经的阶段,不必过于恐慌。


更年期

大多数女性在45岁以后,卵巢功能都会有所下降,月经也会逐渐减少、消失,同时也会伴随一些亚健康症状,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


更年期来临时一般有这些征兆:


40岁以上的妇女,如果在10个月内发生两次相邻的月经周期长度的变化≥7天的,那说明更年期在向你发出信号了。


这时因卵巢功能的变化,不同的人因心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症状:


  • 轻一点的,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慌、失眠、月经紊乱等现象;


  • 严重的,会出现严重的失眠、情绪不稳定、暴躁多疑、心烦焦虑、抑郁、心慌胸闷、血压忽高忽低等症状,以及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尿频或排尿不畅等;


  • 更为严重的,会诱发各种疾病: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病,特别是各种防不胜防的妇科疾病

 

而且,这些疾病不是单单来一个,有时是一个接着一个来,还会抱团一起来,就问你怕不怕?烦不烦?



为什么一到更年期,各种病就来了?


一直以来,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也就是卵巢功能的影响,女性发病率会相对较低些。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就是在女性45-55岁时,卵巢功能会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于是,种种妇科疾病就来凑热闹了。


特别是这几类妇科病


一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


  • 子宫出血,也叫更年期功血,子宫功能下降,导致激素水平的下降,从而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完全绝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出血,需要去妇科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炎症性的子宫出血或息肉之类的良性病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病变)


  • 阴道炎,外阴灼热、痒痛不适、白带增加、颜色发黄、有臭味,且还尿频、尿痛或小便失禁等,或是性交疼痛、小腹部不适、阴道口周围疼痛等现象。


  • 另外,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在更年期的发病率也很高,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卵巢癌等


这些磨人的小妖精,一不留神,更年期的女性就会被它们缠上。


所以,子女们是不是也理解了,为什么更年期的麻麻们会那么烦躁,反复无常?她们也是有苦难言啊。



更年期要防治妇科疾病,记住这几点


记住,更年期不是病,不必太过恐慌,平时做好保健,那些烦人的症状未必就会找上你。


1、适当调节饮食:

» 多吃蛋白质类食品:不论是动物蛋白如蛋、瘦肉、鱼类,还是植物蛋白如豆类食物等都是可以的;


» 多吃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

  • 富含钙类的食物有牛奶、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橙、苹果、草莓、菠菜、生菜、西兰花、白菜及番茄等果蔬。


» 多吃富含异黄酮和硼的食物:可每天从食物如豆腐和豆奶中摄取30~50mg的异黄酮,从苹果、甜豆荚和葡萄等富含硼的食物中摄入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要规律,不熬夜、不晚睡,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


同时,还要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及进行一些运动,每日保证有30~50分钟的时间进行运动。


3、保持平稳心态:

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以平常心去对待更年期所遇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


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开朗的性格、应有的自信;


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倾诉,并学会控制情绪、换位思考等,也可以通过运动,释放自己的情绪。


4、家人要多些理解和支持:

多给予她们有效的心理开导、嘘寒问暖;


多协助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她们的负担;


在休息日多陪伴她们,带她们到户外游玩,以帮助她们缓解情绪、释放压力。

 

 小薇提醒 

要正确预防这些妇科恶性肿瘤,大家在平时就要做到:

» 定期体检:

去做一些妇科检查,排查乳腺、子宫等妇科问题。


» 及时就医、配合治疗:

如果更年期症状明显,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及定期复查,以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即: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切不可自己随意用药,因为医生会根据不同症状的女性,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改善与治疗,更好地对症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