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出具借条也能够认定借贷关系

 江中鸟6933 2019-01-23

詹某在某车行从事销售工作,郭某曾在詹某手上购买过车辆,并为詹某介绍生意,二人因此相识。之后,郭某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詹某借款。于是,詹某通过银行转账及微信转账等形式向郭某汇款人民币合计19万余元。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詹某并未要求郭某出具借条。借款后郭某陆续向詹某还款9万余元,之后詹某在电话中向郭某催收欠款时后者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还款。詹某将银行转账凭证、通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保留作为郭某借款的凭证。

不同观点

本案中詹某与郭某的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存在以下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借贷关系不成立。郭某从未向詹某出具过借条,詹某只是通过银行转账或微信转账的方式向郭某给付款项,但该款项性质不明,是不是詹某履行借款合同中贷款人的放款义务的行为无法确认,故不能确认郭某与詹某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

第二种观点认为,借贷关系成立。郭某虽未向詹某出具过借条,但郭某在与詹某的通话录音及微信聊天记录中均明确提到借款的具体金额及还款期限等信息,詹某又提供了银行转账凭证等证据,结合这些证据可以确认詹某向郭某提供了借款,郭某一直未还清借款,郭某与詹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

具体分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自然人之间的额借款合同为非要式合同,对合同的形式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故书面借据并不是认定借贷关系的关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第(二)项规定,本案中詹某虽不能提供借据、借条,但詹某提供了银行转账凭证,证实其已将借款转入借款人的账户,且詹某提供了通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证实借贷关系的存在,故郭某虽未向詹某出具借据,这并不能推翻詹某与郭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

其次,根据该规定第17条之规定,詹某提交了银行转账凭证,如果郭某认为转账系其他用途应提供证据加以证实,郭某并未提出反正,这也能推定郭某与詹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

最后,谁主张谁举证之原则规定,若郭某认为其与詹某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这一举证责任应由郭某承担,若郭某不能提供未借款的相应证据,就应当认定詹某与郭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

综上,詹某与郭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郭某应当依约履行还款义务。

本文来源于中国法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