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症状缓解也不能掉以轻心,初春哮喘需规范治疗

 长春小中医 2019-01-23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一般来说,冬春两季的哮喘病高发期过后,本以为发病的频率减低、症状减轻,但有时候哮喘的症状并不可靠。在换季前,一些患者经几周系统的治疗,喘息症状明显好转,就以为病已痊愈,加之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恐惧,便自行停药,结果喘息症状又加重,成为了少数复发的“幸运儿”。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医学专家指出,哮喘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无间断与医生“并肩作战”,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像药物糖皮质激素那样要长时间使用,要由呼吸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再决定是否停药。病人需要规范治疗,患者不能监测自己的病情的情况下必须征询医生的意见。而且,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也应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如果病人在哮喘的间歇期还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或吸入一些支气管扩张剂,以维持疗效;未明确变应原的哮喘病人有必要先明确变应原,将哮喘和诱发因素“对号入座”,然后再尽量避免接触,或通过反复注射微量过敏原以提高患者对致敏原的耐受能力(脱敏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