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 林清玄传

 攒破烂儿的 2019-01-23

 

林清玄,吾国台湾高雄人也,癸巳岁(1953)生,世为农,家贫。清玄少时每餐,则以唾入饭中,问之,则曰:“此饭沾我唾,则为我有,他人不得争食。”呜呼,少贫如此。

 

好读书,尤好为文,某日伏案,意在风骚间,林父见,问:“所为何也?”

清玄曰:“为文”。

林父笑曰:“为文有何妙?”

清玄答曰:“为文得金,但以一纸,则得财若回响,大妙也哉。”

林父笑曰:“竖子,若为文有此妙,为父则早为之矣”。

 

然清玄志不改,又一日,伏案吮笔,祖母见之,曰:“吾孙何为?”

清玄曰:“为文。”

祖母笑曰:“为文大佳,但莫造孽,多写世间好处,妙处。”

清玄曰:“诺,谨受命”。


清玄遂以文士自许,虽亦长于丹青,但终不替文。十七岁,始有文付梓,弱冠,又有丹青行世,自此若溪川不可遏,竟成一时沧海。

 

其为人,貌甚寝,若壁画罗汉,稀发见顶,女子仰慕者往见之,见之则大哭,曰:“君为文甚美,然貌如斯之陋,辜负我也。”

 

二十六岁,逢陈彩鸾,遂婚娶。陈氏有心疾,某夕走,不知所在。当时清玄与子,冷坐家中,家中唯泡面而已,相对凄然,无语苍凉。

 

遂恨世间之无常,天意之薄情,困顿百日,忽走深山,曰:“吾之所求,其在梵刹乎?”乃遁雪山,隐行迹,朝夕诵经而已。

 

山中历两载,以为诸相非相,乃下山,见方淳珍,又以为诸相乃相,曰:此吾之赫本也。某日雨中,清玄求好,方氏允之托终身,陈氏亦无芥蒂。

 

既娶方氏,众生不平,有妇人焚书门首,罹曰:“林生著书,多说清净,今日再娶,清净何在?”清玄默默不辩。


清玄之文,多以佛理入世俗,清新明丽,有飘逸气。语不甚重,然使人悟;辞不甚烈,然使人廉。以常见说禅机,而禅机能为常人所受,故大兴。

 

彼时神州有所谓散文者,然沧桑沉抑,少阙性灵,少年不好之,彼岸有柏杨,李敖,龙应台,然多怒语,久读则伤身;又有先勇,然多浊语,久读则昏;于是有清玄、席慕蓉、张晓风,余光中诸辈,多清丽之语,发人精神,可人心意,语能带意,然意不甚晦,了然有趣,神州少年好之,风行不衰。

 

台湾有文士榜,每榜必有清玄名。时人仿唐宋,名其为“台湾散文八大家”。

 

清玄善感,见木棉摇落,曰:人生几回木棉?分明乃“世说新语”所曰人生能着几回履之意。

 

见桃花心木,种树人润泽不时,常有枯谢,问曰:何故慵懒,委屈此木?种树人曰:木有天性,倚道自生,若施水定时,则彼依我,无复自强。故吾施霖不定,顺其天性也。种木者,顺天性而已,木方得凌云。此分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也。

 

见修容者,问:修容有何道?修容者曰:自然也。若见自然无妆,则妆之至境也。此分明李太白“清水出芙蓉”也。


凡此诸种,莫不于日常盘桓,小事末节之间,窥宇宙之道,得为人之理,理浅文丽,清秀峭拔,人之所好。常有学堂以入课本,天下学子广学之,至于百五十万册,两岸称雄,世所罕观。所谓有文章处,必有清玄。

 

嗟乎,清玄之文,太平盛世,小家儿女之文也,无沧海之巨,然有碧池之秀;无凌云之高,然有婉转之妙。文中之春草黄鹂,亦足有可取也。

 

戊戌岁末,清玄往生,年六十五,天下人犹未忘其人,惜之。

 

太史刘曰:

 

文采风流,多为佳人写,然未必佳人所写, 佳人佳文,多难两全。然能传佳文者,亦佳人哉,不为皮囊之佳人,则为灵魂之佳人,庶几无恨。

 

欲写佳文,唐诗岂可少,可从太史刘之“跟着唐诗学写作”,见以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