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教材应贴近临床

 369蓝田书院 2019-01-23
刘世峰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读了数十遍,我在临床上发现,按《中医内科学》教材疾病分型辨证治疗疾病基本就不管用,《中医内科学》教材跟临床实践是两回事,也就是说中医内科书学得再好也治不好病。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学》教材应该为临床服务,应该贴近临床。
怎样编好《中医内科学》教材?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
中医内科教材应该与时代同步。时代在前进,问诊、望诊(含现代仪器检查)内容已经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中医内科教材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编书的内容也不能回避这一客观存在。现代仪器,实验室检查已经普及,病人来就也需要了解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因此,作为中医临床医师,对西医疾病的了解也很有必要。做到既要提高中医诊疗效果又要突出中医特色,笔者以为中医内科教材按照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人—症—病—证”辨证论治体系编写较好。这样的编写方式,可以让中医学子对疾病有一个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作为临床医师,缓解和消除病人临床自觉症状是治疗疾病争取病人赢的机体修复时间恢复健康的首要任务,同时只有做到人、症、病、证兼顾,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疗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由于疾病本身存在共性和和个性,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不外:感受外邪或内生之五邪致病,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或脏腑虚衰等方面,编写《中医内科学》教材,对于每一个病种,应突出强调发病机理,常见证型,主治方药和对症药物,同时还要兼顾介绍西医诊断。以中医腰痛一病为例,腰痛以经络受邪,气滞血瘀,肾脏虚损为主,分别各证型有相应的对证有效方药,同时也要介绍消除腰痛的对症中药。此外,还要介绍引起腰痛的相关病症,中医师对腰痛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临床上才能对腰痛的诊断治疗做到心中有数,临证不惑运用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