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很多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陈老师,在某些公众场合,被邀请出来发言时,自己并不怎么紧张,但讲着讲着就卡壳了,说不下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也被不少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我在台下的时候,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非常期待着轮到自己上台发言的那一刻。但真正到自己上台之后,刚讲几句,就突然短路了,大脑一片空白……真邪门!陈老师,你说,我这种情况还有“救”吗? 根据笔者的培训经验,上台演讲出现讲不下去的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无内容,也就是讲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既然自己对这方面都不懂还硬着头皮去讲,那结果不但讲不下去,甚至还没话可说。 一种是太紧张,即心里紧张得不得了,双腿一直打哆嗦。大家想一想:如果心里紧张了、是不是就慌神了?慌神了、是不是思路就断了?所以,这也会导致讲不下去的现象。 一种是没思路,即心里原本有很多东西,但没有给它们安排好出场的先后顺序,于是,讲着讲着,也被卡住了。 根据上面的两类问题,如果心里不紧张,也不是自找麻烦去讲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那应该是思路的问题了。 由于思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笔者决定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思路是演讲稿的骨架完全可以这么说, 我们撰写演讲稿也好,进行即兴演讲也罢,必须从思考开始。 什么是思考呢?所谓的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全的思索活动。这个概念很直白,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经过深入地思考,是很难撰写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的,就算写出了,也是没有深度的残次品。 思考开始之后,我们应该从哪个方向进行思索呢?思索的整条路线应该如何设计呢?而思索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这要涉及到思维、思路和思想等问题了。 所谓的思维就是思考的维度、思考的方向。比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高位思维、纵深思维等等,就体现了思考的不同维度、不同方向。 所谓的思路就是思考的线索、思考的路线。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思路往往都不是直线。一般来讲,它常常是曲线,并且这条曲线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起”、“承”、“转”、“收”。 如果问:思路和思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思维是思考的方向,定性的;思路是思考的路线,定量的。另外,在演讲稿撰写思路的“起”、“承”、“转”、“收”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所采用到的思维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起”阶段,采用的是概括思维;在“承”阶段,采用的是发散思维;在“转”阶段,采用的是联想思维;而在“收”阶段,采用的又是归纳思维。 所以,演讲稿的写作思路都是由好几种思维组成,整条写作思路一般是曲线的,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 但不管思索的路线是如何的曲折,思索的最终结果是奔着思想而去。因为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传播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而所谓的思想,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综上所述,思考、思维、思路与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见图1-13)。其中,思路是连接思考和思想的桥梁。 图1-13 由上图可见,思路对演讲稿的撰写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思路,那我们的即兴演讲也好、演讲稿撰写也罢,将无法进行。如果进行了,效果也很不理想,其结局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知从何说起。即肚子里原本有很多话要说,但没有给这些素材编排好出场的先后顺序。于是,演讲者不知道该先讲哪个为好,只能在台上干着急,要么等待这别人来跟自己互动或者提醒自己,要么刚讲几句又进行自我否决,如此反复多次,老是在原地打转,就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例如,在一个录课的现场,由于没有授课PPT,某讲师只好一边想一边讲,讲着讲着,觉得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他又从头开始讲。导致到最后,整整讲了一个上午,他还没真正进入培训主题。无奈之下,该讲师只好跟培训机构说:对不起!今天状态不佳,没有发挥好,下次再录制吧! 一种是不知在哪转弯。即演讲者依着一种思维一直往下讲,根本没有转弯,更谈不上“起承转收”等技巧。于是,该演讲者,要么是突然提前结束自己的演讲,让听众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要么是讲着讲着,突然卡住了,想了半天,这才接着说:我再补充几句。 既然演讲稿撰写思路如此重要,没有了它,我们的演讲将无法进行。但是,这个演讲稿撰写思路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果仅是因人而异,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我们探讨了半天,还不是等于杨白劳――白说了? 当然,不是的,演讲稿撰写思路是有一个通用套路,它就是演讲稿万能写作思路公式。下面,我们继续对这个公式进行介绍。 二、演讲稿撰写应该按照这个万能写作思路公式来进行一般来讲,演讲稿的写法有三大类,依次为:先总后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分后总(先分写、再总写);总分再总(先总写、再分写、再总写)。 而在这三种写法当中,我们最常用的是第三种――总分再总。所以,我们就以这种写法为蓝本来设计演讲稿万能写作思路公式。 本万能写作思路公式一共由三大部分组成(见图1-14): 图1-14 第一部分为立论,即总写。它以概括思维为主,也就是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今天这场演讲要讲些什么。比如,“大家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毕业8年,如何快速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当然,有时候,为了体现自己的观点跟其他演讲嘉宾很不一样,有的演讲者可能会用到逆向思维来立论。比如,有的演讲嘉宾一上台,就让听众吓了一大跳,他的开场白竟然是这样:“有人说,不逼一下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优秀。但是,我今天却想说,不逼一下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甚至有的演讲者还会用到高位思维来立论。比如,“针对栾川街头,常某狂扇当年初中老师耳光这件事情,有人认为,该学生的‘报复’行为是对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人认为,该学生的‘报复’行为是错误的,打人者,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但在我看来,这个‘报复’说根本不成立,准确的说,这叫做‘想快速出名当网红的代价’……” 第二部分为分述,即分写。它是以发散思维为主,也就是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观点为“毕业8年,如何快速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其分述部分的主要论点如下:
在分述部分,除了发散思维之外,还可以增加联想思维和纵深思维。增加联想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让论述对象跟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更加密切,引起听众对演讲主题的重视;增加纵深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论证演讲者的观点,让演讲者的演讲主题更有说服力。 第三部分为总结,即演讲者在演讲结束之前,再次重复自己的演讲观点,以便让加强听众的印象。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必须具备7个条件:1、非常勤奋。2、选对方向。3、避开陷阱。4、发挥优势。5、整合资源。6、控制情绪。7、利用对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