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鲸科(Balaenopteridae)是须鲸亚目下最大的一个科,已知的最早化石记录于晚中新世早期,现存两个属共九种生物。 须鲸科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属于本科的须鲸体长都在7 米以上,体重九吨以上。现存物种最大体重超过150吨,体型次大的两种须鲸体重也常突破50吨。 特征头长不超过体长的1/4;具背鳍;体腹面有数十条腹褶,延伸到喉部以后,在有些种达到或超过脐;上领侧面观较平;上颌每侧鲸须板超过200块;鲸须板中等长,须毛中等粗细。鼻骨和前颌骨鼻突后伸超过齐额骨眶上突前缘处;上颌骨具鼻突;鼻骨缩小;颅顶极少或不露出额骨;顶骨侧前伸超过齐鼻骨、上颌骨鼻突和前颌骨后缘处;上枕骨前伸超过齐鳞骨颧突处;吻突宽而且扁;下颌骨显著地向外弓出;各颈椎骨分离。 俗名由来分布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与小须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发现其踪迹,而布氏鲸则较为特殊,它们似乎不曾出现在北极或南极周遭的寒冷海域,而是终年停留于温、热带地区。须鲸科须鲸多半栖息于远洋而极少接近海岸,布氏鲸与大翅鲸是唯二的例外:通常前者终年皆可在近岸处发现,而后者在每年的南北迁徙途中时常会接近岸边。 在须鲸科中只有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物种─蓝鲸与小须鲸─会游到南极极南端的寒冷海域。长须鲸通常不会接近南极的冰棚地区,而塞鲸的活动范围则更偏北方。(在北半球由于陆地范围较大,对气候与洋流的影响程度较强,上述情形较不明显。)不论是那一种须鲸,一般而言体型较大的个体会有接近极区的倾向,而较年轻的鲸则多半留在较偏南(或北)的地方。 迁徙摄食方式系统分类分类学上将须鲸科分为二个亚科,即须鲸亚科(Balaenopterinae)与大翅鲸亚科(Megapterinae),两个亚科之下各仅含一个属,分别是须鲸属Balaenoptera与大翅鲸属Megaptera。然而,由各种须鲸的种系发生史来看,现行的分类表似乎仍有修改的空间。 2003年11月日本科学家正式宣布发现新种须鲸:Balaenoptera omurai,目前尚无正式通用的英文俗名,中文暂译为"角岛鲸"或"大村鲸",种名"omurai"源自日本鲸类学者Hideo Omura的姓。角岛鲸是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发现,外型上接近长须鲸,但体型明显较小。角岛鲸长相易与长须鲸、布氏鲸、塞鲸等须鲸科成员混淆。 须鲸科物种列表须鲸亚科 Subfamily Balaenopterinae 须鲸属Genus Balaenoptera 长须鲸Fin whale, B. physalus 塞鲸 Sei whale, B. borealis 布氏鲸 Bryde's whale, B. brydei 小布氏鲸 Pygmy Bryde's Whale, B. edeni 蓝鲸 Blue Whale, B. musculus 小须鲸 Northern Minke Whale, B. acutorostrata 南极小须鲸 Southern(Antarctic) Minke Whale, B. bonaerensis 角岛鲸 B. omurai 大翅鲸亚科 Subfamily Megapterinae 大翅鲸属Genus Megaptera 大翅鲸(座头鲸,驼背鲸) Humpback Whale, M. novaeanglia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