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病因多由暴饮暴食,气怒劳累,感受外邪等致胃之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成,常伴随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呃逆,大便异常等胃肠道症状.#清风计划#中医治疗胃脘痛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中医辨证施治体现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胃脘痛,还可有效缓解疾病的伴随症状,改善相应疾病的病理状态,同时中医强调顺应四时、身心调节和饮食调节,明显减少了本病的复发率。临床常见分型及辩证用药如下: 1.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暖,遇冷痛重,口不渴,口淡纳呆,或寒热表证,泛吐清水痰涎,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 香苏调胃片:每次3~5片,每日2次。 十香止痛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食滞胃肠:伤食胃痛,脘腹饱胀,厌食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调理气机。方:枳实导滞丸合保和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颗粒):每次9g,每日2~3次。 消食健胃片:每次6片,每日3次,嚼服。 3.肝胃气滞: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频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胸脘痞闷,嘈杂吞酸,喜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 舒肝和胃丸:每次9g,每日2次。 加味左金丸:每次6g,每日2次。 4.胃热炽盛:胃脘灼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清泻胃热,和胃止痛。方: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 三九胃泰颗粒:每次l袋,每日2次。 左金丸:每次6g,每日2次。 5.瘀阻胃络:胃痛如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彻胸背,食后痛重。舌赤带紫黯或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理气行郁,活血化瘀。方:丹参饮和失笑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 摩罗丹:每次9g,每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五灵止痛胶囊:每次2粒,痛时服用。 6.胃阴亏虚:胃热隐痛,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纳呆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或有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育阴生津,益胃止痛。方: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 养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 阴虚胃痛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 7.脾胃虚寒:胃凉隐痛,喜按喜热,纳少便溏,畏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流涎。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迟。 治法:益气健脾,温中止痛。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 虚寒胃痛胶囊(颗粒):每次4粒(1袋),每日3次。 温胃舒胶囊(颗粒):每次3粒(1袋),每日2次。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不做商业用途。 |
|